长期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两者在概念、适用范围和具体会计核算上存在较大区别。

1. 概念的不同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的权益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或亏***的计量方法。而成本法是指投资以实际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期间仅按照实际收到的股息和红利确认投资收益。

2. 适用范围的不同

2.1 成本法适用范围:

  • 2.1.1 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 2.1.2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明显影响但未达到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且不属于共同控制的情况。
  • 2.2 权益法适用范围:

  • 2.2.1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两家以上企业共同控制受资企业。
  • 2.2.2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但未达到共同控制或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
  • 3. 会计核算的不同

    3.1 成本法的会计核算:

    成本法主要是事务性的计量方法,其中投资企业在购买股权后按照实际成本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了追加投资和减少投资的发生,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投资企业一般不会对受资企业的其他变动进行调整。

    3.2 权益法的会计核算:

    权益法主要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要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了,投资企业也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权益法核算的关键是确认投资份额和确认投资收益,投资企业按比例确认受资企业的净利润或净亏***。

    4. 减值处理的不同

    4.1 成本法的减值处理:

    成本法在进行减值测试时,投资企业通常根据被投资单位的收现价值进行判断,如果收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才会进行减值处理。

    4.2 权益法的减值处理:

    权益法在进行减值测试时,投资企业需考虑的是受资企业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例如受资企业出现亏***、资本金减少等情况。如果存在减值迹象,投资企业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减值处理。

    来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在、适用范围、会计核算和减值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了解并掌握这两种计量方法的不同之处,对企业正确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