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税费申报表怎么填(附加税费申报表填写)

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怎么填

1、填写增值税申报表:

(1)填写本期应纳税额:根据本期销售额和税率,计算出本期应纳税额;

(2)填写本期已缴税额:根据本期已缴税额,填写本期已缴税额;

(3)填写本期应补(退)税额:本期应补(退)税额=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已缴税额;

(4)填写本期实际缴税额:本期实际缴税额=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补(退)税额。

2、填写附加税申报表:

(1)填写本期应纳税额:根据本期销售额和税率,计算出本期应纳税额;

(2)填写本期已缴税额:根据本期已缴税额,填写本期已缴税额;

(3)填写本期应补(退)税额:本期应补(退)税额=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已缴税额;

(4)填写本期实际缴税额:本期实际缴税额=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补(退)税额。

(5)填写附加税种:根据本期销售额和税率,填写附加税种;

(6)填写本期附加税额:根据本期销售额和税率,计算出本期附加税额;

(7)填写本期已缴税额:根据本期已缴税额,填写本期已缴税额;

(8)填写

未开发票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怎么填

根据税法的要求,企业无论是否开票,已经确认的收入都必须如实申报并缴纳增值税。未开票收入填写《增值税申报表》的方法请见下文内容。

1、登录“电子税务局(申报客户端)”。

2、选择“发票采集-销项采集”。

3、选择“未开具发票”,点击“填写”。

4、点击“录入”,手工录入未开票收入的金额与税额,点击“保存”。

5、选择“申报表填写”,在申报表列表中选择“附表一”。

6、未开票收入填入《附表一》中的“未开具发票”项目中,点击“保存”即可。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中的附加税如何填写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附列资料(五)》(附加税费情况表)填写说明

1.“税(费)款所属时间”:指纳税人申报的附加税费应纳税(费)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2.“纳税人名称”:填写纳税人名称全称。

3.“本期是否适用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抵免政策”:符合《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46号)规定的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选择“是”;否则,选择“否”。

4.第5行“当期新增投资额”:填写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当期新增投资额减去股权转让、撤回投资等金额后的投资净额,该数值可为负数。

5.第6行“上期留抵可抵免金额”:填写上期的“结转下期可抵免金额”。

6.第7行“结转下期可抵免金额”:填写本期抵免应缴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后允许结转下期抵免部分。

7.第8行“当期新增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填写本期经税务机关批准的上期留抵税额退税额。本栏等于《附列资料二》第22栏“上期留抵税额退税”。

8.第9行“上期结存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填写上期的“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

9.第10行“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填写本期扣除后剩余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额,结转下期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当期新增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上期结存可用于扣除的留抵退税额-留抵退税本期扣除额。

10.第1列“增值税税额”:填写主表增值税本期应补(退)税额。

11.第2列“增值税免抵税额”:填写上期经税务机关核准的增值税免抵税额。

12.第3列“留抵退税本期扣除额”:填写本期因增值税留抵退税扣除的计税依据。当第8行与第9行之和大于第1行第1列与第1行第2列之和时,第3列第1至3行分别按对应行第1列与第2列之和填写。当第8行与第9行之和(大于0)小于或等于第1行第1列与第1行第2列之和时,第3列第1至3行分别按第8行与第9行之和对应填写。当第8行与第9行之和(小于等于0)小于或等于第1行第1列与第1行第2列之和时,第3列第1至3行均填写0。

13.第4列“税(费)率”:填写适用税(费)率。

14.第5列“本期应纳税(费)额”:填写本期按适用的税(费)率计算缴纳的应纳税(费)额。计算公式为:本期应纳税(费)额=(增值税税额+增值税免抵税额-留抵退税本期扣除额)×税(费)率。

15.第6列“减免性质代码”:按《减免税政策代码目录》中附加税费适用的减免性质代码填写,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抵免不填列此列。有减免税(费)情况的必填。

16.第7列“减免税(费)额”:填写本期减免的税(费)额。

17.第8列“减免性质代码”:符合《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46号)规定的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分别填写教育费附加产教融合试点减免性质代码61101402、地方教育附加产教融合试点减免性质代码99101401。不适用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抵免政策的则为空。

18.第9列“本期抵免金额”:填写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本期抵免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金额。

19.第10列“本期已缴税(费)额”:填写本期应纳税(费)额中已经缴纳的部分。该列不包括本期预缴应补(退)税费情况。

20.第11列“本期应补(退)税(费)额”:该列次与主表第39至41栏对应相等。计算公式为:本期应补(退)税(费)额=本期应纳税(费)额-本期减免税(费)额-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本期抵免金额-本期已缴税(费)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