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节税和避税的区别)

个人所得税节税方法

《税法》对应纳税所得项目概括为十项,并在《说法实施条例》中对十一项应税所得的具体范围逐一作出了解释。因此,节税范围也包括以下十一项。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节税要领

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它所得。此项所得的节税要领是:

一、白色收入灰色化;

二,收入福利化;

三,收入保险化;

四,收入实物化;

五,收入资本化。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节税要领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

a.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欲食业、服务业、维修业以及其它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b.个人经政府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它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c.其它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常见的节税办法有哪些

法律分析:节税一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搞集团化经营,流转税是在商品流转环节缴纳的,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只要有交易行为就要交税。如果企业同其原材料供应商联合,组成企业集团,同一地区集团内部商品转移,不需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不同地区集团内部商品转移,可以按成本价开具发票,内部转让环节不需要承担税费,而且通过集团内部费用合理分配,还可以节约所得税支出。节税二招:选择采购对象,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选择不同的采购对象,企业负担的流转税额会有所区别。例如,当购买者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在其购买一般纳税人的货物后,可按销项税额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后的余额缴纳增值税;如果其购买了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若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将不能抵扣,税收负担就较前者重。节税三招:销售折扣、折让和退货的处理,企业销售商品时,给予购买方的折扣额,一定要与销售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列明,这样,可以按折扣后的净额计算增值税,否则,按销售全额计税,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都可以冲减销项税额,但必须按增值税有关规定取得所需证明或发票。发生以上情况,按规定办理,可以节约增值税支出,否则,就要多支出增值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节税是什么?

节税是什么意思?节税是税务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或其他不足之处,使用非违法的手段来减少税务款的行为。税务人表面上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但实质上却是以非违法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节税被称之为"合法的逃税"。

可从三个方面看:一是为减轻税负,节税的主体即税务人或企业法人提前进行周密安排,利用税法的空缺和漏洞或者利用税法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二是节税的前提是不违反税法,节税行为是不是合法,关键是看GJ是否承认税务人有权进行减轻税务义务的选择,或者是否从法律上对减轻税务义务选择明令禁止;三是节税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较大的利润,使税收负担Z小化。从税务入角度看。节税实际上是对经济利润追求的体现。但从GJ角度来看,税务人节税影响了GJ的财政收入。GJ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对税法缺陷进行补救,也就是说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改并加以完善。

节税是什么意思?节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利用选择性条文节税。

这种节税类型主要是指税法对同一征税对象同时作出几项规定时,税务人选择其中任意一项规定都是合法的。如:税法规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采用直线法计算,想用其他方法计算折旧的也是可以去申请的。另外,因某些原因需要减短折旧年限的,也可去申请获得。

根据这些规定,税务人可以事先进行估算对自己Z有利的方式进行合理节税,选择出最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使自己获利。

2、利用不明晰条文节税。

税法的有些规定过于抽象的,并不没有完全明确规定,税务入可以从自身利益角度去进行理解并据以执行。从而实现节税。比如:在中国境内住满一年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应依法缴纳个税,居住未满一年,只承担有限的税务义务。由于我国对居民个人身份的确认采用的是时间标准,各国之间有关确定居民身份的居留时间规定是不一样的,税务人可利用这点变更个人居民身份,而逃避有关GJ的税收管辖。

3、利用税法条文的矛盾性或冲突性节税。主要是指利用税法的规定中自相矛盾的状况进行节税。

4、利用各国实施税收管辖权原则不一致来节税。

这种节税与税法上的差异以及节税它的存在等因素有关。比如:关联企业之间在提供商品、贷款、劳务和租赁设备的过程中,利用转让价格,降低或提高商品价格贷款利率、劳务费用,把高税区的利润转移到低税区以减少公司的整体税负。

企业合理节税的方法有哪些

企业合理节税的方法有以下五点:

1、利用免税政策;

2、利用减税政策;

3、利用退税政策;

4、利用税收扣除政策;

5、利用税率差异进行纳税筹划。

节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当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的选择时,纳税人通过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交易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企业所得税怎么合理节税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节税,就是充分应用国家的各项减免税政策,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例如,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如果你满足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就可以合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如果你有几条没有满足——比如你的科研人员人数不够,那你就应调整人员结构,把科研人员的人数调整上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依然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优惠。

对于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些企业是“坐享其成”的,那些优惠就是冲着他们去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例如软件企业,国家明文规定鼓励其发展,政策就把其锁定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

有些企业是“靠边”的,例如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由于投入的科研经费没有达到政策规定的比例,够不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因而就也享受不到税收优惠。这就属于“靠边”的企业,也就是离国家政策的要求“差一点”。对于这样的企业,把“差一点”补上,比如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符合规定的比例,满足所有条件,就可以申请为高新技术企业,合法地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对于税收优惠政策,更多企业是“鞭长莫及”,比如商品流转企业,你怎么靠,也靠不上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减免税优惠。因为国家的税收政策,也不是什么都鼓励的;还有一些税收政策是起限制作用的。

靠不上政策,我们就应用节税技巧,同样可以减轻企业的纳税成本。

依据目前的税收政策,我们认为企业所得税的节税思路也有二:一是提高税前费用扣除的计算基数,增加费用扣除数额;二是合法地增加无限制的费用,在税前扣除。通俗地说就是:要么提高收入(增加限制费用的扣除计算基数);要么加大费用(无限制费用)。这也是企业所得税最基本的节税思路。

企业所得税的节税技巧很多,我们选择“拆分组织结构”和“利用相关税收政策”这两招来讲解,一是要阐释上述两个节税思路;二是想为企业介绍两个能产生立竿见影节税效果的应用案例。

案例1:分设企业,增加所得税扣除限额,减轻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费用扣除规定了限额,企业超标就要进行纳税调整。以某企业的数据计算如下:

某生产企业某年度实现销售净收入20000万元,企业当年发生业务招待费160万元,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3500万元。根据税收政策规定的扣除限额计算如下:

业务招待费超标:160-(160×60%)=64(万元)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超标:3500-20000×15%=500(万元)

超标部分应交纳企业所得税税额:(64+500)×25%=141(万元)

费用超标的原因是企业的收入“低”,如果收入基数提高了,那么费用的扣除额也就多了。问题是:企业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份额,是无法靠市场销售立马提高收入的。在这个条件下的节税技巧就是:拆分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就是通过分设企业来增加扣除限额,从而增加税前的扣除费用,减轻企业所得税。

我们可将企业的销售部门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企业生产的产品以18000万元卖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以20000万元对外销售。费用在两个公司分配:生产企业与销售公司的业务招待费各分80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别为1500万元和2000万元。由于增加了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这样一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