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调整13期什么意思(审计调整是什么意思)

期初审计调整和本期调整怎么区分

这里应该指的是企业未根据上年度审计出具的审计调整跟调做账

首先,这个事情非常常见,因为一般来说审计的年审阶段都是在每年的1月-2月,企业的上年账目已经结账,如果出现审计调整,则要做到当年的账目里,如果涉及到损益的,可能还需要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当然大部分企业财务对于不涉及损益的重分类调整大多数情况是不调的,审计报告层面调整也就够了,而对于涉及到损益的调整,大部分企业财务最可能的做法是直接于当期入账,而不会去调期初未分配利润,因此在进行本年的审计时,则会发现客户账面的期初数就与审计报告不符了。

财务系统13期调整对次年影响?

1、会计调整期的意义:通常企业审计无法在当年的年底之前结束,往往到了次年的3月左右才能结束。审计结束后需要上年的年末数进行调整,出据最终的年报。

2、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金蝶EAS怎么输入13期的会计凭证

在会计期间界面,选择好会计年度新增行,增加13期调整期保存。只有设置了才会有

财务软件中对于会计期间设置13期间在会计法里是合理或合法吗?

《企业会计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从制度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年度会计期间一般是自然月份数,也就是十二个会计期间,那么为什么有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提供了一个设置第十三期会计期间的选择呢,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以A9财务管理软件为例,详述其中原委。

十三期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年末进行正确的账务调整工作。

企业每年都需要进行年度账务审计,年度报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法定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不符合规则的账务处理需要重新调整,这会增加许多的调整分录。国家法律规定年度审计工作可以在下年的6月份之前完成,这就造成调整分录无法及时入账。而调整分录的处理在手工、电算化两种做帐方式下是不相同的。

在手工记账的时候,无论调整分录什么时候完成编制,其造成的余额结果可以很快、方便的体现在账簿及报表上。因为账簿和报表都是手工填入的,所以在手工记账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年度审计对账务处理有什么严重的影响。但是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这个问题就变得突出起来了。

会计电算化以后,账簿和报表数据是系统根据凭证数据自动生成的。年度结转以后,年初余额根据上年的年末余额自动填列。这就需要上年的年末余额是正确的,如果上年的年末余额不正确,那么年初余额也是错误的。但是在没有完成年度审计的时候,会计师无法知道上年年末数据是否需要调整,调整多少金额等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特点与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不可能停下会计工作,等待年报完成以后再进行日常会计处理。这样在审计报告没有完成之前,系统自动计算得到的年初数可能是错误的,同时由于年初数是错误的,那么年末数也是错误的。

在年报调整分录完成以后,我们有多种方法进行账务调整:

一、 调整分录直接做在分录完成时的当期,会计报表中涉及到年初余额数据的栏目进行手工调整,以求和审计报告一致。

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但是账簿中的年初余额数据不正确,与审计报告不相符合;同时账簿中的年度发生额也会发生变化,不能真实反映年度发生情况。

二、 将系统返回到上年年末会计期,比如把会计期间返回到上年第十二期。在该期进行调整分录的录入,然后再重新进行期末结转工作。

该方法解决了年初余额数与上年年末余额数不一致的问题,也不用再人为修改会计报表年初数据。但是在重新计算第十二期的会计报表数据后,原有的第十二期报表数据将会改变成审计后的数据,也就是说原有年报数据不再存在了,只有和审计报告一致的数据了,这在会计上说来是不正确的。因此这种方法也存在缺陷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这些错误呢,答案是肯定的,见下面的第三种方法。

三、 设立第十三期会计期,把系统返回到上年的第十三期,在第十三期中录入调整分录,然后再重新进行期末结转工作。

由于调整分录在第十三期中录入,生成的第十三期会计报表和第十二期会计报表互不干扰,第十二期的年报还在第十二期中。同时也解决了年初余额数与上年年末余额数不一致的问题,也不用再人为的修改会计报表年初数据。

以上粗浅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教。

SAP R/3系统中,怎样把审计调整分录做到去年13期?用什么事务代码?

OB52开账后记账,只涉及一般GL-BS科目记账的,不需要做结转。

操作完后用报表检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