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论文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财务报表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报表都包括四个表和一个附注,主要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对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后果都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但是由于财务报表的专业性较强,比较抽象,如果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知识一点不懂或懂的较少,则很难读懂财务报表,导致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因此,需要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使利益相关者了解到企业发出的信号,进而作出决策。目前,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和长期)、盈利能力、资产的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等,这几个方面尤其是指标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一个指标可以同时反映企业几个方面内容,或者几个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等,这些指标的相同点都是指标越大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同时如果指标过大,又反映企业流动资产比例过高,会造成流动资产的利用率低,因此这些指标也并不一定越高越好。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前面三个指标反映的情况相同,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负债程度越高,偿债的压力越大,而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反映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比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销售净利率(或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除了反映了盈利能力之外,还反映了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反映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一方面,如果该企业与同行业处于一定水平上,则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管理越良好;另一方面,如果该企业的这些指标比其他同行业的企业高出过多,则有可能表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存货周转率过高则可能说明存货存在短缺的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则有可能说明应收账款过少即企业的信用政策比较严格等等。因此,指标不管是过大还是过小,都会影响企业。
反映发展能力分析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这些指标均越大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越好,但也要注意有些指标过高则反映出不利的一面。比如销售增长率如果高于同行业过多,则可能说明企业高估收入的风险;总资产增长率过高则需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扩张。
综合能力分析就是将前面所述的四个能力分析综合在一起,全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杜邦分析体系和沃尔评分法。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开展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将财务报表上面的数据转化为特定的指标等会计信息,既可以评价企业的过去,又可以预测企业的未来,在财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需求来说明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首先是经营者,通过偿债能力的分析,经营者可以了解企业的负债水平、资本结构等情况,可以帮助经营者合理运用负债,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对营运能力的分析,经营者可以发现存货、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帮助经营者完善企业资产的管理制度,并实施改进,最大化的利用资产。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与前期或者同行业进行比较,经营者可以了解到企业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等情况以及企业在销售和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帮助经营者调整销售策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合理安排采购,控制成本。最终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是投资者,一般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看其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希望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和持续盈利能力,这是决定他们投资与否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到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评价投资风险,帮助投资者选择正确的方案。
再次是债权人,债权人对企业提供的债务有长期和短期。对于短期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以及现金的流动性,到期能否支付利息和本金;长期债权人不仅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且还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有助于债权人分析其对企业提供的债务是否安全,以及是否需要催促其还款。
第四是企业的员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员工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
第五是政府相关部门,政府兼具多重身份,既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又是市场参与者,政府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关注点因部门不同而不同。比较关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是财税部门,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财税部门可以了解到企业对国家或者社会的贡献程度,以及防止企业是否有偷税、漏税的现象。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
第一是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的时效性问题。企业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主要依据的是历史成本,反映的是企业的历史资料。虽然通过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以往的信息来评价未来的企业状况,但是企业不能过分依赖这些历史资料。主要原因就在于历史资料显示的信息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物价等方面的影响,在通货膨胀较严重的情况下,如果不对历史资料进行调整,则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会失去意义。
第二是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求数据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但是,在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管理层要完成既定目标或者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存在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问题,会导致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与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不相符,从而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也会导致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第三是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的可比性问题。利益相关者在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做出决策时除了跟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外,还会与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但是,由于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导致不同的企业或者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使用不一致的会计方法,这样就会使可比性变差。
第四是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的不完整问题。由于一些资产的特殊性,根据会计准则没有办法将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比如无法计量的无形资产等,这就会导致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不够完整,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出现偏差。这时的财务报表分析反映的企业状况就不够全面。
(二)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人员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完成,因为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可以读懂财务报表,并利用指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多数是从财务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结合企业的管理角度来分析。其次是不同的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得出的财务报表分析结论上会有所差异,甚至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的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综合能力等。但是比率分析法有其自身的缺陷,一是以历史成本为依据,具有滞后性;二是只是对数据指标的运用,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四)企业管理层重视力度的局限性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开始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但是很多企业只是在每个月将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上简单的修改几个数字,并没有对企业的整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企业没有建立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制度进行指导、监督,管理层的这种不重视态度直接导致了财务报表分析形同虚设,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的策略
(一)完善财务报表
首先企业应每年提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管理层编制具有重大错别的财务报表的风险,因为审计报告表明了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体现了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其次企业要考虑财务报表数据的时效性,财务人员应及时将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报表的利益相关者,同时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分析报告的实用性,以便使用财务报表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
最后企业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的附注,适当增加附注披露的深度和广度,附注是企业为了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作出的解释,而且附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四个报表反映的资料还要多,因此增加披露的程度,可以使财务信息更加充分,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在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结合附注的相关信息,深入仔细地研究,帮助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需要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对其的培训,不仅要加强专业方面的学习,还要从企业管理层面了解企业的总体战略、经营状况和业务流程,同时财务人员还要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需求,从而提供有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三)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的体系
企业在运用指标分析时,需要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即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做出综合性的分析。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降低财务分析人员的主观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指标分析的准确性;在定性分析的过程中,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的占有率、产品的合格率和客户的满意度,将与财务相关的指标调节的更加可行、合理。同时,除了前文所述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外,还应关注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经营战略等发展因素进行分析。
(四)提高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认知度
企业的管理层应认可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带来的作用,将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制定制度来协调各个部门对财务部门的配合以及对财务报表分析提出要求,让财务人员了解到企业的整体情况以及其应承担的职责,从而提升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提高经济效益。
五、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本文指出了目前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可以改善,最终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可以参考这个论文:
(一)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是企业财务报表,如果财务报表本身数据就不可靠,那么分析出的结论则完全没有意义。上市公司由于受到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可以依靠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但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鉴证报告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能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证。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他们的对外披露数据可靠性保证程度就更差一些,财务报表的分析人员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外部人员,通过分析外单位的财务报表提出改善本单位经营的建议,或者通过分析该单位的财务报表对该单位进行投资。作为企业的外部人员,所获得的信息并不充分,因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需要外部财务分析人员自己去甄别,如果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无法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完善自己的识别分析能力,不能识别出质量差的财务报表,并据此得出改善本单位经营决策的建议,那么该建议很可能是无意义的。或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没有发现异常和风险,继续对该单位进行投资,则使本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二)财务报表信息的比较基础问题
财务报表比较基础的问题着重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横向比较、趋势分析以及实际与预算之间的比较。
1. 横向比较:一般财务人员横向比较时,经常使用同行业整个数值的平均数据作为比较基础,然而该数值将整个行业的数据都平均化了,并不能体现出企业特色,或者将企业的代表性降低了,不是一个良好的基准选择。
2. 趋势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日新月异,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并不能一成不变的用在企业当下,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考虑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将企业的历史数据一股脑的拿来比较分析,则分析出的结果与事实差异甚远,没有使用意义。
3. 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企业编制了预算,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实际与预算相差甚远,财务分析人员往往不能理清思路,没有将该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分为编制问题还是执行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三)财务报表分析流于形式
由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级别有限,不能很好的了解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在做财务报表分析时经常流于形式,用财务数据去解释财务数据,不能穿透到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四)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较低,不能提供较高质量的财务分析结果
财务部门虽然属于企业的核心部门,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入行门槛较低,日常工作大部分也是从事机械重复的劳动,加之企业也很少注重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培养,因此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较低素质的财务人员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因其知识没有及时的更新和迭代,使用了过时的或者错误的账务处理,则汇总财务数据后可能给财务分析人员提供不可靠的数据,导致分析的无意义。如果较低素质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则很可能因为其知识能力有限而无法发现对决策有益或关键的数据结论,使决策者失去决策的最佳时机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五)财务报表未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
传统的财务报表体系并未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因此对于传统报表的分析本身就不够严谨,据此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本身就不准确,比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计算负债的利息率,负债利息率=支付的利息费用/债务总额,这里的负债用了债务总额,而企业想要得到的有效信息是金融负债所负担的利息是多少,把经营负债也包含在债务总额中计算,降低了该比率,误导企业的决策。
(六)管理决策者不重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多不重视企业的财务工作,认为财务部门仅仅是统计汇总数据,并不能真正的为企业带来收益,很多企业从未做过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即使常规的进行了分析工作,由于管理者的不够重视,也仅将该分析报告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来看待,并不会将其作为各部门沟通衔接的桥梁。由此作出的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任何依据,白白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也使管理决策者错失了科学管理企业的机会。
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一)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科目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但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重点应关注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
1.应收款项。(1)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2)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3)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就应该加以警惕了。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其摊销期不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
(二)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
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重点应关注其偿债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以大于2∶1较合适。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但是,对于公司和股东,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情况进行判断。(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这三个比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份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的是债权人得到的利益保护程度。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这三个比率只有在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2)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其公式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该值应该低于100%,如果高于100%,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实为危险之举。
二、对利润表的分析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投资者在分析利润表时,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润表结构分析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它们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将当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作成盈利,可谁又敢保证下一年度还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呢?
(二)通过分析关联交易判断上市公司利润的来源
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现自己的经营业绩,提高社会形象,往往利用关联方间的交易来调节其利润,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增加收入,转嫁费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一定要分析其关联交易,特别是母子公司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交易,转嫁费用的现象,对于有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的,一定要将其上市公司的当年利润剔除掉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2.资产租赁。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从母公司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从而租赁资产的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租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有的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3.委托或合作投资。(1)委托投资。当上市公司接受一个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时,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其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却将投资收益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2)合作投资。上市公司要想配股其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公司一旦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便倒推出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倒推出的利润缺口确定,其实这块利润是由母公司出的。
4.资产转让置换。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通过与母公司资产转让置换,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营状况,长期拥有“壳资源”所带来的配股能力,对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都是一个双赢战略。通常上市公司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账,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这样上市公司不仅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而且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把风险转嫁给母公司。另外上市公司往往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以达到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说明公司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以及现金余额如何构成。投资者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量的分析
一些公司会通过往来资金操纵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通过往来资金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现金流量。本来关联企业的往来资金往往带有融资性质,但是借款方并不作为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而是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贷款方不作为债权,而是在其他应收款中核算。这样其他应付、应收款变动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实质上这些变动反映的是筹资、投资活动业务。这样当其他应付、应收款的变动是增加现金流量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可能被夸大。
(二)注意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的状况
现金股利分配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连续分配较好的现金股利,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账面利润好看,但是利润是虚假的,财务状况恶劣,一般不能经常分配现金股利。
(三)“每股现金流量”这一指标反映的问题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税后利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税后利润指标,但现金流量较不充分,这就是典型的关联交易所导致的,另外有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内变卖资产而出现现金流大幅增加,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呢?作为一家抓牢主业并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其获得的利润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公司账户,那这种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投资者最好选择每股税后利润和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双高的个股,作为中线投资品种。
总之,进行报表分析不能单一地对某些科目关注,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深度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把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及其分析
一、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上市公司简介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政府机构或政府授权证券管理机构批准,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现代股份制企业主要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的。根据规范的公司法,股份公司是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联合形式构成的法人组织。股东按照其在公司中拥有的股份参加决策与管理,享受权益和承担风险。股份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范围内转让,但不能退股。股份公司类型很多在理论上可根据公司行为规范的不同进行划分。如:根据股票是否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可把公司划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根据股东清偿公司债务责任的大小,可把公司划分为无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通常按公司法的规定,将股份公司主要地划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四种类型。但不论怎样划分,上市公司?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富有代表性的现代股份制企业。
与其他股份公司形式比,上市公司是典型的现代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因为它具有一般股份制企业所没有的特征:1、企业组织形式开放程度高。上市公司不仅公开发行股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而且公司股票还可以自由地转让和交易;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没有严格的限制,任何人只要购买股票都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的权益;上市公司必须按规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公布重要的财务报表,披露与公司经营有关的信息。2、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财产所有权和财产使用权分离。在上市公司债权人在公司破产或解散时,只能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要求而不能要求股东以个人财产偿还债务。同时,股东一旦购进股票,即失去了用于购买股票的那部分资产的使用权,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不是由全体股东,而是由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负责。3、公司经营较为稳健。由于股票的公开发行和转让,上市公司能更加有效的筹集资金,而不会因为股东的变化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由于实现了“两个分离”,上市公司可以聘用受过良好教育的富有工作经验的和勇于进取的优秀人才从事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资本的有效集中,产权的明晰与分离,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成长壮大。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的上市报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的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与其它企业的财务报表相比,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质量有以下特征:1 可理解性。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的数据、文字都能清晰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体系的可理解性是最强的,因为股票上市,财务公开信息只有可读性强,才能被社会公众承认。2 相公可靠性。会计信息是供决策者决策使用的,只有能帮助决策者作出科学决策的会计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所呈报的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同决策是相关的,会计报表所报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可核对性和中立性,因而是可靠的。3 重要性。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重大事件`临时收购无疑重要,要编报;盈利预测、股本结构变化,也应反映,它们不一定都能在会计报表上体现,但确属重要的,会以一定方式列示。
所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主体根据上市公司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等资料,应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作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它是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在股票市场中,股票发行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决定其股价的长期的、重要的因素。而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则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因此,分析和研究财务统计报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基本分析的部分,是很重要的。了解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及其股票价格涨落的影响,也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也是公司经营者和公司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所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一)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司定期编制的各种会计报表,根据报表使用者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会计报表与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投资价值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高低是债权人(银行、赊销供应商、企业债券持有者等)非常关心的,而出于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受到管理者与股东的普遍关注。
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所做的分析,包括利润的分析目标`构成分析和质量分析等。它是企业有关利益各方都关注的,股东关心企业能否获得最大回报;债权人(特别是长期债权人)关心其本金和利息的收回能否得到企业盈利的保障;企业管理者通过盈利能力来衡量业绩,评价得失。因而盈利能力的分析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3、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使用率和周转情况所做的分析,常用一系列周转率来衡量。资产的周转速度快,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性好,偿债能力强,受到债权人的关心;而资产周转速度又与盈利能力密切相关,的到股东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4、投资价值分析。对于投资者(股东)或潜在的投资者来说,一个企业或一种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短期投资者关心企业股利支付能力和股票市价,而长期投资者更关心企业的发展能力。投资价值分析是为满足这些需求,为指导投资和评价投资行为所做的分析。
(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分析的步骤
为了保证会计报表分析的有效进行,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分析步骤,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讲,会计报表分析包括以下几步:
1、确定分析目的、制定分析方案 。不同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报表所提供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其报表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例如,投资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投资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信用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另外,从分析形式看,有日常经营分析、定期总结分析、预测分析和检查分析。分析目的确定后,要按照分析目的的制定分析方案,包括确定报表分析的范围,采用的分析方法,分析工作的组织安排等。
2、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确定后,可以收集被分析问题的有关资料,主要是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但单纯的报表数据是不够的,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受整个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还要收集报表以外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一般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以及企业内部相关资料。收集资料可通过查阅资料(包括在因特网上检索)、专题调研、相关会议等多方收集。
3、审定并整理资料。首先应审定所收集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相关资料间是否有出入,然后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以便获得隐含在报表资料中的重要关系和其他一些能够说明问题的财务数据或指标。
4、分析资料,写出分析报告。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与评价所收集整理的资料,寻找数据间的因果关系,联系企业客观环境,解释形成现状的原因,揭示成绩与失误,暴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探讨改进办法与途径,最后归纳整理成一份论据充分、叙述清楚、分析透彻的会计报表分析报告。
三、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很多,按照分析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指不通过数量关系,而依靠非量化的因素,通过会计报表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对其所做的理论上的分析。定量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一系列数学方法,通过数量分析实现对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会计报表分析一般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定性分析方法作补充。本章所介绍的报表分析方法大多为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下面将报表分析方法分成基本分析方法与常用分析方法来介绍。
1、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方法是指在会计报表分析、判断与评价普遍适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分析方法:
(1)单指标分析法。单指标分析法是以从报告期会计报表中取得或计算的单独一个指标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包括绝对数指标(如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和相对数指标(多为各种比率,如流动比率)。评价报告期某指标好坏的标准一般来自分析者的经验和财务分析的基本知识。
(2)结构比重分析法。结构比重分析法是在同一会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各项目在总体中的比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方法。因其通常用百分数表示,而且同类各项目均以同类总体做比例,故又称为结构百分比分析法或共同分析法。用这种方法编制的报表称为结构百分比报表或共同比报表。
(3)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会计报表中的主要项目或指标与分析者选定的比较标准做比较,确定其差异,并据以判断、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方法。比较的标准或对象一般有计划数、上年同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按照不同的分析标准,比较分析法又可以再细分。如按分析数据的表示方法,可分为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按分析比较的会计期间,可分为同期比较和多期比较(纵向比较);按评价比较的对象,可分为企业自身的比较和企业之间的比较(横向比较)。比较分析法是一种非常主要和重要的分析方法,它是很多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在会计报表的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又分为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连环替代法和定基替代法。
2、财务比率分析法。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动用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数据,并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其他有关信息,对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的相关项目,以比率的形式反映它们的相互关系,据以评价该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法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比率分析、盈利能力比率分析、营运能力比率分析和股票市价比率分析。
3、综合分析法。利用财务比率进行会计报表分析,虽然可以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但不能反映企业各方面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各种财务比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分析者必须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比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全貌。常用的综合分析法有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及其改进
尽管会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作用,但由于会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仍然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如分析者的素质,知识水平、能力与经验可能存在的欠缺;资料收集可能不充分,特别是报表之外的背影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与情况了解可能不够全面和详细;报表分析方法的计算口径可能不一致,或计算结果可能掩盖实际情况;标准比率选择可能不够恰当等等。
(一) 局限
第一、 财务报表有其自身的缺陷。表现在:(1)资产负债表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不代表现行成本和变现价值,数据信息滞后;(2)假定币值不变,没考虑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的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3)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4)年度报告只提供短期信息而不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
第二、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财务报表分析起决定性的作用,真实性对财务报表分析来说如同建筑之基石,基础不牢,其他免谈。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的可靠程度并不高,主观上,许多报表是经过报表编制人员“加工”的,报表数据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遗漏”、“偏差”,其目的是为了粉饰利润、美化企业形象或是减少利润从而少交所得税。客观上,会计人员的素质也令人担忧,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本不会编制现金流量表,只是在年终时把数据胡乱拼凑起来,这就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犹如空中建楼了。
第三、 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分析有着重大的影响。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得出的结果也不同。企业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来进行处理,如在存货计价上、在折旧方法的选择上、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以及对外投资收益的确认方面,都可能使企业有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调节收益,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使得财务报表分析沦为空谈。
第四、 在财务报表分析得方法上尤其财务比率分析上存在误区和偏差。有些分析人员认为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计算各种财务指标,其实财务报表分析并不局限于比率分析,许多其他信息,如行业发展趋势、产品生命周期、主要竞争对手等一些表外附注也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产生重大影响,不可忽视。另外,在财务比率分析中,缺少行业标准比率,而各行业得比率水平相差很大,这使得财务比率分析没有参考数据,无法衡量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得地位,同时也就难以得出分析结论。
另外,当前财务报表分析得手段不多,预测功能不强,而随着经济得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生财务失败或困难甚至破产的现象不断增强,这就为财务分析预测和防范企业失败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改进
首先、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应要求企业加大披露面和披露深度,使得财务报表数据的有用性加强,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财务报表自身的缺陷;其次、财务报表分析应使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提高财务报表数据的可信度,使财务报表分析有一个可靠的基础;再次、规范会计政策,使企业在选择使用会计政策时,更趋合理(最大范围的缩小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另外,应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检测和培训,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最后、应丰富财务报表分析的手段,建立行业财务比率标准,加强对企业财务失败预测分析,借鉴国外经验,使财务报表分析更为可靠、有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坚实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