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表玻尿酸企业后,鲁商发展净利创历史新高,医美行业差距初显
近日,鲁商发展(600223.SH)披露了2020年业绩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15亿,同比增长32.33%,实现归母净利润6.39亿,同比增加85.39%,并且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达到44.48亿,整体向好。
同时从利润分配方案来看,公司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共计派现约2.02亿,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派现金额占公司累计可分配利润的72.86%,是鲁商发展 历史 上最大手笔的分红,并且上市以来一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鲁商发展,近三年已累计派息3.62亿。
净利润创 历史 新高
从规模和地域分布来看,鲁商发展只是山东一个小型区域型房企,由于竞争环境不同,省内房地产销售毛利率也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而2019年改名后正式转型大 健康 ,目前鲁商发展的业务包括房地产销售、玻尿酸原料及化妆品销售、药品以及养老服务等。
业绩提升的原因鲁商发展表示,一方面由于山东省内泰安、临沂、济宁等 健康 地产小木集中交付,结算收入相比同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2020年在加大化妆品渠道促销推广力度后,相关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另外,2019年就开始计划收购的焦点生物也终于并表。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39亿的归母净利润甚至创下 历史 新高,2009年鲁商发展通过借壳上市,截至2018年上市十年净利润却从4.39亿下跌至1.62亿,净利率从17.6%最低降至1.54%增收不增利,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轻资产的药品、化妆品及原料等业务对利润提升影响更大。
房地产销售虽然仍然是为鲁商发展贡献利润最多的业务,但其毛利率仅14.52%远低于大部分同行公司,且2020年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反观化妆品及原料等轻资产业务未来有可能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
玻尿酸相关业务增长最快
鲁商发展的生物医药业务主要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福瑞达医药集团(以下简称:福瑞达集团)进行运营,后者业务主要方向为透明质酸及应用技术的研发,其控股和参股公司拥有“润舒”、“润洁”、“施佩特”、“明仁”、“颐莲”、“善颜”、“悦己”等11个化妆品及医美品牌。
但在收购焦点生物之前,鲁商发展只涉足玻尿酸产业链下游的产品等领域,2020年通过并表焦点生物,鲁商发展将业务延伸至上游玻尿酸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末时鲁商发展账面存在约1.64亿商誉,全部来自收购焦点生物,从收购定价来看,采用权益法评估增值313.75%,最终以2.58亿收购焦点生物60.11%股权实现并表。
2020年福瑞达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08亿,归母净利润1.06亿,同时焦点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归母净利润仅2461.24万。
从鲁商发展整体来看,化妆品、原料及添加剂两项业务也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其中原料及添加剂业务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分别上升189.7%、16.74%,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对焦点生物的并表。
而焦点生物的业务不知局限在国内,出口毛利率甚至更高,2020年并表后,鲁商发展的原料及添加剂业务内销和出口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24.39%、350.48%,毛利率分别为42.99%、51.2%。
另外,实实在在增长的主要是公司原有的化妆品业务,受疫情影响,化妆品网上销售收入增长134.56%,且能维持毛利率的平稳,而其他渠道化妆品销售则只能以利润换取收益,营收增加68.84%的同时伴随着毛利率大幅下降18.68%。
此外,猫妹注意到,鲁商发展账面在建工程由上年的2616.19万增加至2020年2.47亿,同比增加844.3%,而主要是由于医药化妆品生产车间工程建设影响所致。
春节前后医美概念大涨,一度被成为“女人的茅台”的玻尿酸龙头爱美客股价突破千元,而搭上医美概念的鲁商发展也在一个月内涨幅超过73%,截至3月29日收盘,公司股价为每股11.72元,依然处于近五年来的高位。
医美行业差距初显
无论是原料还是化妆品,鲁商发展的 健康 产品基本都基于玻尿酸,说到底看中的还是玻尿酸市场的潜力,也正如公司表明的“打造以透明质酸为核心的产品体系。”
众所周知,A股市场玻尿酸三巨头分别是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近两年随着华熙生物和爱美客的先后上市将玻尿酸行业的暴利展现在大众面前,而对于三家公司的比较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猫妹此前曾对比过,爱美客的业务主要为基于玻尿酸的医美及护肤产品的销售,华熙生物则涉及玻尿酸原料销售,甚至成为爱美客主要供应商之一,而起玻尿酸产品近来还包括食品等,另外昊海生科则重点深入骨科、眼科等玻尿酸产品的应用领域。
据了解,焦点生物是华熙生物之外第二大玻尿酸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12%,在收购焦点生物后,鲁商发展的医美 健康 业务看起来更像是三巨头的合集,除了原料,福瑞达集团在化妆品、保健食品、眼科、骨科等领域均有所涉猎。
而利润水平是否能跟随业务范围的扩大同比提升呢?目前玻尿酸三巨头都披露了2020年年报,其中昊海生科是唯一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公司,且降幅均达到两位数,而业务范围更为集中的爱美客成为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
回到鲁商发展来看,虽然公司囊括了众多行业与产品,但旗下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公司化妆品、原料及添加剂业务毛利率分别只有59.14%、46.68%,远低于另外三家玻尿酸企业,甚至低于公司酒店业务及药品销售毛利率。
最终不同发展方向的选择,将导致医美行业差距逐渐扩大。
部分上市房企债务暗存“隐秘的角落”
身陷财务危机的泰禾集团近日在回复深交所年报问询函中,披露了公司最新债务情况:截至7月7日,泰禾集团逾期未还债务金额为270.65亿元,占泰禾集团最近一年经审计归母资产137.38%;同时,2020年年内到期债务为555.11亿元。《经济参考报》记者查阅泰禾集团最近两年年报数据,该公司2018年、2019年资产负债率连续下调。
记者调研发现,部分以高杠杆撬动规模扩张的上市房企,其权益大幅增加,导致净负债率降低。这些看似“权益”的背后,疑似存在“明股实债”等财务技法。今年以来,在坚守“房住不炒”底线的背景下,叠加行业下行、疫情影响等多重因素,部分房企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持续承压。
债务规模双位数增长负债率却保持稳定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部分上市房企债务存在“隐秘的角落”,这些企业通过增加权益等财务手法,使负债率呈现下降的“假象”。
记者查阅正荣地产2019年财报发现,截至2019年末,正荣地产负债总额为1381.59亿元,较2018年末1169.2亿元增加18.17%。但该公司2019年净负债率为75.2%,相较于2018年的74%仅微增了1.2个百分点。在负债总额和借贷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该公司的净负债率依然保持平稳。
负责正荣财务的人士介绍说,这与该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爆发式”增长密不可分。该公司2019年财报显示,正荣地产少数权益的增加主要源自于合并报表中的39项股权占比较小的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开发的物业。正荣地产在其中的权益占比大部分为13%至35%,仅有三个项目的权益占比接近50%。
业内人士认为,“谁操盘谁并表”的财务方式可能虚增了所有者权益,实则隐藏了负债。根据净负债率=(有息负债-货币资金)/所有者权益,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增大分母,降低了净负债率。
克而瑞研究中心选取的5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5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总有息负债规模为46942亿元,同比增长16.4%,86%的典型上市房企总有息负债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上市房企的有息负债总量出现“双位数”增长,但总体负债率却表现稳定。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19年沪深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8.8%,内地在港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仅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75.5%。
另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19年上市房企总权益增长21.67%,高于有息债的增幅。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上市房企净负债率下降主要是因为权益规模增长显著,高于有息负债的增幅,这一现象值得监管部门警惕。
“房企权益上涨,一方面,来自于2019年房企股权融资的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房企间合作或收并购行为不断增多,少数股东的权益规模和占比可能存在重复计算甚至虚报,由此导致其权益虚增、净负债率下降。”一位房企高管表示。
永续债成避债洼地“隐性杠杆”推高风险
今年以来,“房住不炒”依然是楼市调控的主基调,房地产融资环境并未放松。记者发现,在期待融资放松无望的背景下,部分上市房企疑似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做低负债水平,进而求得更高的评级、更低的融资利率和更畅通的融资渠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有央企背景的房企大幅增加永续债发行。数据显示,2019年房地产行业发行永续债的规模约47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中,在前15强的房企中,招商蛇口、保利地产和华润置地三家央企的永续债均大幅增长,分别达190亿元、156.8亿元和100亿元,同比增长171.43%、141.23%和100%,三家房企的永续债新增总额接近行业总量的55%。
“如果把永续债计入债务,2019年上市房企的净负债率将大幅上升。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房企将其统计为权益,因此超半数上市房企的净负债率实际是上升的。”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表示。
“永续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净负债率,优化了财务报表,但实际上将对房企产生未来的偿债压力。”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认为,伴随大量债务到期,上市房企的短期偿债压力将持续增大。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近年来,表外融资成为房地产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体现为通过联营合营企业融资、“明股实债”融资等。表外融资会让房企债务隐性化,通过优化财务指标,误导有关部门高估房企偿债能力。
易居沃顿PMBA房地产投融资组课题组组长、阳光城执行副总裁吴建斌在“激荡时代,逐浪未来”易居沃顿房地产实战经营与商业管理项目课题发布会上透露,销售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尤其是500亿元以下的中小房企的净负债率更高,有的企业实际上已经达到200%甚至300%。
“在房地产行业上行阶段,负债率高一点没关系,用融资推动业务发展没问题。但从2018年开始,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的‘横盘’阶段,利润率呈现下跌趋势,每年下跌1%左右,目前市场的整体毛利率约25%,中小房企的净利润率在7%至8%,一些小企业甚至更糟。在‘房住不炒’的调控基调之下,中央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从紧的情况下,高负债的房企风险就非常大。”吴建斌说。
融资环境持续收紧房企偿债能力面临大考
记者发现,在融资渠道持续收紧、融资成本持续提升的市场环境下,房企又迎来偿债高峰期,偿债压力剧增,资金链面临考验。
房企负债规模上涨明显加速。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132家A股上市房企负债总额达94861.01亿元,较2018年的82263.74亿元上涨13.28%。其中,13家企业负债超过2000亿元,较2018年增加一家。万科、绿地控股两家负债总额均超1万亿元,万科达14593.5万亿元,绿地为10143.14亿元,保利地产负债总额也多达8036.86亿元,新城控股达4001.7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上市房企中,恒大、碧桂园也拥有超万亿元负债,恒大中国负债总额18480.4亿元,碧桂园负债多达16885.44亿元。
从负债率来看,负债率超过85%的达11家。其中五家超过90%,分别是*ST松江负债率94.72%、云南城投负债率93.75%、鲁商发展负债率91.62%、京投发展负债率91.05%、中南建设负债率90.77%。
净负债率方面,更是多达36家房企净负债率超100%。其中,*ST松江高达827%,云南城投为732.48%,京投发展为710.29%,泛海控股为277.33%,泰禾集团为248.33%。
在负债大幅上涨的同时,房企融资成本也有所上涨。2019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平均融资成本上升明显。2020年,多数上市房企在融资调控继续收紧、偿债高峰到来之际,开始有意控制负债、降低杠杆。
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业绩会上表示,该公司未来三年将聚焦降负债。有息负债每年平均要下降1500亿元,到2022年恒大要把总负债降到4000亿元以下。深圳佳兆业管理层也明确表示,2020年的目标是将负债率下降至120%或以下。富力地产联席主席李思廉表示,今年年内该公司负债率要再下降15%。
由于多元化融资渠道收缩,房企融资成本呈现整体上涨趋势。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从2019年末5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融资成本来看,六成公司融资利率上涨,平均成本同比上涨0.33个百分点至7.13%。“2019年境内外融资均有所收紧,融资成本普遍提高。同时,2015年至2017年发行的低成本公司债陆续到期,整体的融资成本水涨船高。”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融资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房企的融资压力持续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额度和比重是有上限的。若海外债大幅减少,房企的现金流就会捉襟见肘。”
今年4月以来,各大房企海外融资基本停滞。贝壳找房统计显示,前四个月房企债券融资5010亿元,同比下降10%,海外新增债务归零。受4月单月海外债券发行量减少影响,1至4月海外债券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为近十年第三低位。5月、6月虽有所恢复,但元气已伤。在此背景下,境内股权融资、永续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成为房企补充资金的重要来源。
丁祖昱表示,由于海外债在今年三季度、四季度将面临兑付高峰。境内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债权融资等创新产品的占比恐将进一步提升。
雪上加霜的是,下半年房企将迎偿债高峰期。“房地产行业处于下行期,为了降低风险,房企加杠杆意愿普遍降低。”林波认为,今年宜高度关注开发商偿债能力和现金流状况,避免房企突然“休克”。
泰禾方面,针对2020年到期的有息负债,该公司的到期偿付能力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近期,因流动性受限和融资渠道变窄,惠誉连续两次下调泰禾集团评级。
穆迪则将中国房地产业展望调整为负面,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房地产需求和库存水平造成压力,而境外融资环境仍不明朗。“疫情造成的市场震荡正在加重投资者的避险情绪,这导致境外融资渠道收窄,一些流动性和信用质量薄弱的开发商正面临更高的偿债风险。”穆迪高级分析师何思娴表示。
易居沃顿PMBA战略与组织变革课题组组长、珠江投资集团总裁王晞坦言,房企已出现规模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少的窘境。“房企现在不是为了盈利而存在,而是需要现金流续命,这是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难点。”
鲁商发展转型加速:负债率连续9年超90% 千亿规模何时实现是未知数
中国网 财经 8月17日讯(记者 魏国旭)近日,鲁商发展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宣布了青岛各城市公司整合重组方案,将鲁商发展驻青岛地区14家公司进行整合,重组为青岛城市公司。
业内普遍认为,鲁商发展对青岛公司进行重组,或许和其转型有关。
2019年7月,原本作为鲁商集团地产业务载体的鲁商置业更名为鲁商发展,并新增 健康 产业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药物、保健食等业务。2020年初,鲁商发展定下了“生物医药、生态 健康 ”双轮驱动战略,并提出力争成长为千亿规模企业。而青岛市2019年则被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布局。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在接受中国网 财经 记者采访时指出,鲁商发展此次架构调整,肯定会考虑到青岛属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城市这些概念,这对转型是有积极作用的
严跃进还告诉记者,房企转型做 健康 产业实际上有很多企业都在做。不过中小型企业成功的案例不多,毕竟康养本身需要更大的投资。
对于鲁商发展,公司资金能否支撑起未来对 健康 产业的投资似乎确实是个问题。截至2019年末,鲁商发展的负债总额为513.2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35.52亿元,同比增长674%;短期借款加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到68.94亿元,而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仅36.34亿元。
2019年末,鲁商发展的资产负债率为91.6%。据Wind数据统计,在132家A股上市房企中,同期资产负债率超过90%仅有5家。不过,中国网 财经 记住注意到,自2011年以来,鲁商发展的资产负债率已连续9年在90%以上。
鲁商发展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在2019年转为负数,为-33.0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0.95亿元。鲁商发展给出的解释是“土地储备增加集中支付土地款影响所致”,但公司2019年的拿地支出是多少,年报中并未披露。
除了资金问题,鲁商发展旗下公司频繁被处罚,也给其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济南市城市管理局与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今年7月初,济南鲁茂置业有限公司因项目设计未招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九条,被处以罚款1.955万元,年报显示该公司为鲁商发展控股公司。去年8月、10月该公司曾因为同样原因分别被罚款2.8万元和3.7万元。
美妆巨头财报解析:功效护肤、香水为亮点
投资建议:全球化妆品市场稳健复苏,功效护肤、香水品类为增长亮点,高端化趋势持续。中国化妆品市场空间广阔,随中产阶级扩容中长期有望维持稳健增长。在行业增速平稳、竞争回归产品及品牌建设、同时外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行业格局有望持续优化、马太效应即将显现。建议增持:贝泰妮、鲁商发展、珀莱雅、上海家化、青松股份、水羊股份、嘉亨家化、丸美股份、拉芳家化、若羽臣;受益标的:丽人丽妆等。
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发布财报,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盈利能力提升。欧莱雅2021营收、净利润同比+15%、29%;雅诗兰黛21H2营收、净利润同比+18%、28%;资生堂2021营收同比+12.4%,利润端同比扭亏,净利率提升至4.1%。21Q4欧莱雅北亚、雅诗兰黛亚太、资生堂中国报表口径收入同比+13%、7%、4%(可比口径同比+7%、6%、7%)有所放缓,主因相对高基数以及疫情管控。但各集团均中长期看好中国化妆品增长前景、加强布局,欧莱雅预计2030年中国中产人口将达3.7亿人、将北亚地区总部落地上海,雅诗兰黛调整组织架构、中国区直接向国际总裁汇报,资生堂给予2022年中国收入可比口径增速16%预期(报表+7%)。
功效护肤持续高增,香水需求爆发。疫情改变消费理念, 健康 科学的功效护肤增速持续高于行业,2021活性化妆品市场同比+12%,高出行业4pct,2年CAGR7%;欧莱雅活性化妆品部门营收2年CAGR21%,理肤泉、适乐肤、修丽可2021营收同比+28%、75%、31%,雅诗兰黛收购英国可持续美妆品牌Haeckels。此外,疫情后消费者社交需求复苏、追求自我表达和愉悦,此外中国市场香水渗透率持续提升,2021香水品类同比+21%实现爆发式增长,欧莱雅21全年、雅诗兰黛香水21Q4收入同比+35%、29%。
高端化趋势持续,明星单品引领增长。2021全球高档化妆品市场同比+16%,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国市场高端化趋势持续突出,2021欧莱雅中国、资生堂中国高端化妆品营收同比+28%、35%。在高附加值的活性、高档化妆品中明星单品维持优秀表现,理肤泉经典Effaclar清痘系列、Lamer浓缩修护精粹液及精华面霜等经久不衰。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业绩承压;疫情影响时间长于预期,导致销售承压;收购品牌整合效果不及预期拖累业绩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