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2021财年全年财报,这份数据中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在这一份数据当中,第1个信号就是亏损。阿里巴巴在2021年的这个财报当中出现了这个亏损,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罚款180多亿元,导致了出现了亏损。如果没有这个罚款,那么它的盈利已经达到了200多亿元,相对而言,增长率接近了20%。反垄断调查的罚款肯定会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教训,这个罚款让他们付出了比较惨重的代价,我也希望相应的企业不要再玩垄断,垄断对这个市场的危害确实非常的大,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会导致这个市场难以进行良性发展,必须严查严办。
第二,从这个全年财报当中,其实阿里巴巴的业绩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且还有一定的增速。在整个年报当中,除了这一个反垄断调查遭遇到的罚款以外,并没有更大的影响,对于阿里巴巴的经营状况以及经营的增速来看是非常的可圈可点的。在核心领域增长了40%多,云计算服务领域也增长了50%,对于相应的娱乐以及创新,包括其他的投资领域都保持了增长。
阿里巴巴其实他们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阿里生态圈比较活跃的用户数已经达到了数10亿以上,特别是在电商领域,淘宝天猫等等他们的零售业务增长的消费人数非常的乐观。特别是这个天猫和淘宝他们对于这个佣金以及相应的广告收入,就比往年增长了40%多,收入就达到了100多亿元,这个财报还是相当的漂亮的,既然大家对阿里巴巴的后市发展也是一片看好。
有增长自然就会有下跌,在这个娱乐行业,阿里巴巴是处于亏损的一个状态。该公司做的领域非常多,特别是在这个娱乐,娱乐这一块他收购了优酷也投资了一些相应的新剧新作品,但得到的收益并不是特别良好,出现了这个亏损的情形。在主流领域得到了更好的突破,但在这个收购领域,娱乐领域,阿里娱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一个营业增长点,这一点确实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良。对于该集团来说,他们只要把重心领域特别是零售领域做好了,那么自然不会导致出现多大的亏损,对于零售行业他们也做了相应的补贴,我们也拿到了不少的优惠,我也希望这样的优惠能够有更多。
财报分析:“美团优选”是否为美团带来了协同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 随着美团优选进一步下沉,也为美团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财报显示,自2020年Q2至去年年底,美团年度活跃用户也从4.6亿涨到了6.9亿,增幅约为50.00%。在流量逐渐见顶的情况下,这样的增长实属难得。
一直以来,这家因外卖起家的本地生活服务企业,在随后的几年迅速用餐饮外卖、酒店到店及 旅游 业务编织起了具有协同效应的系统。而随着美团优选不断下沉吸纳了大量非一二线城市用户,这些冲着“9块9蔬菜”来的新群体,能否与美团原有的外卖、到店业务产生协同呢?
数百亿亏损的新业务,为美团带来了什么?
自2020年Q3季度开始,美团在新业务上的亏损合计已达464亿,虽然新业务包含买菜、优选、闪购三项业务,但相当程度可以认为亏损来自优选,这是一项2020年7月美团推出的社区电商业务。
随着优选的进一步下沉,美团的投入亦在增大。2020年Q2、Q3、Q4三季度,美团新业务的亏损分别为14亿、20亿、60亿;而一年后,对应的亏损则分别为92亿、110亿、102亿,成倍数扩大。
与之对应的,是活跃用户的飞速增长。美团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Q2、Q3、Q4的前12个月,平台年活跃用户人数分别为4.5亿、4.8亿以及5.1亿;一年后,对应的年活用户分已达到了6.3亿、6.7亿以及6.9亿。
流量见顶的当下,优选为美团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新用户是否已产生协同效应?
随着流量的不断涌入,这些原本因为买菜业务进入的新客群,能否在美团上产生餐饮外卖、酒店到店及 旅游 的消费呢?
不妨观测下美团外卖以及到店业务的增长情况。
以美团酒店到店及 旅游 业务为例,2020年全年营收213亿,而去年则达到了325亿,上涨52.58%。具体到时间段来看,2020年Q2至Q4季度美团到店业务的营收分别为45亿、65亿、71亿;对应今年的数据分别为86亿、86亿、87亿,可以注意到自推出美团优选后,也就是从2020年Q3季度开始,到店业务的营收开始迅猛增长,而这样的增长则在去年逐渐停滞(增长停滞部分可能受疫情影响)。
同样地,自2020年Q2季度开始,美团外卖的营收也开始出现爆发增长。美团财报显示,2020年Q2美团餐饮外卖营收为145亿,但进入Q3季度以后,其对应营收则涨至207亿、215亿。2020年全年,美团餐饮外卖营收为663亿,这一数字到去年则变成了963亿,涨幅达45.24%。
事实上近几年来,外卖巨头一直试图拓展下沉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6月,下沉市场外卖平台安装渗透率为12.9%,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5.78%。对应的,我国下沉市场商家版安装用户规模已达383.6万,美团外卖商家版在下沉市场的月活(MAU)为110万,饿了么和星选常规合计82万。
可以发现,美团核心的两项业务,在去年美团优选推出同时期开始产生爆发式增长。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美团优选的社区电商业务已与上述两项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优选GMV为1200亿,未完成计划的1500亿目标;多多买菜完成800亿GMV,淘菜菜完成200亿GMV,从数据来看,美团优选处于第一。
另一个有趣的点在于, 随着下沉市场用户的涌入,美团的单笔外卖业务金额并未产生较大波动。
美团财报显示,2020年Q2至Q4,餐饮外卖单笔交易金额分别为48.83元、47.38元以及46.91元;去年Q2至Q4,对应单笔交易金额为49.02元、49.11元以及48.23元,在刚进入下沉市场时,单比交易金额出现小幅下降,从整体来看,2020年、2021年的年单笔交易金额分别为48.17元以及48.86元,波幅在2%以内。
一种可能存在的解释为,非一线城市用户较一二线线相比在餐饮外卖的消费力稍弱,但相差不大。从这一点来看,似乎不必过分担心因为不同地区用户因消费力差距,导致协同效应出现断层。不排除美团划定的业务范畴(餐饮、外卖)即为本地生活,因此难以体现较大的消费力差距。
但社区电商业务仅能作为解释去年美团核心业务爆发原因的一种。 以核心外卖业务为例,美团在与饿了么在一二线城市的竞争中优势本身就呈逐渐扩大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占比已达67.3%,饿了么逐渐跌破三成份额降至26.9%。据界面新闻报道,自去年9月起,饿了么在上海本地的份额已不足50%。作为一家从上海起家且总部在上海的企业,饿了么正失去对大本营地区的主导权。
看财报主要看哪些指标?
主要指标三个,附带指标有几个。
主要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
这是巴菲特选股的第一个指标,体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强弱的。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X100%
反复的是股东投入的资产在一定期间获得的利润。
如果你把这个比率放在15%以上,能排除掉90%的公司。
2.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反映公司的营业收入中,净利润的占比。
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X100%
这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一样,可以跨行业对比。
3.毛利率
毛利率是看公司营业成本所占营业收入比例的高低,这是看公司的产品的希缺性和竞争性的指标。
毛利率=毛利润/营业收入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附带指标:
销售收现率:反应盈利质量
资产负债率:反应公司负债高低
自由现金流:反应盈利质量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反应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
市盈率、市净率:反应当前估值
等等。
看财务报表主要看哪些指标?
做为一名从事会计工作多年的老会计,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做为股民来说研究好财务报表,不仅可以了解公司动态、挖掘潜力个股,还可以规避很多潜在的风险,也就是说可以避免踩雷,比如说像康美药业、神雾环保等个股,在暴雷前财务报表早就可以看到隐藏的风险了。三个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财务报表并不完全一样,比如说金融业和制造业就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大同小异的,下面我重点从股民的角度讲解一下:
3、现金流量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一段报表期间,公司收流入多少现金,支出去了多少现金,现金流净额是多少。我们在看这个报表时要结利润表一起看,看看现金流与净利润是否相对匹配。对于成熟公司来说现金流大幅低于净利润不是什么好事,可能是应收账款、存货等增加导致的;但对于成长创业类型公司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因为这类公司前期投入较大,一定要区别对待。
总结:看财务报表不要太教条,一定要结合公司财务说明书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非经常性的增减一定要研究清楚。
财务是反应一家企业经营状况最直接体现,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没有专业的财务知识,但是有些基本上的知识,我们一定要了解,不然就容易踩到雷。
1. 利润表 利润表直接反应了一个公司的赚钱能力,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近几年的营收增长情况和净利润增长情况。
2. 资产负债表,一个公司的存货,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公司负债情况,现金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公司经营的良性程度。
3. 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就是一个公司经营的护城河,一个负债过高,业绩还持续增加,利润粉饰很漂亮的公司一定要回避,容易有雷。
投资有风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躲开雷区,只有活着才是希望。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税务人,对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有以下几点体会:
2.看财务报表要注意看前后指标数据对比情况。一是各类比率数据对比变化情况,如毛利率前后指标对比变化;二是各类财务报表指标异常数据变化情况,比如销售费用大幅变化、资本公积数据前后大幅变化、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变化等等。
总之,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财税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财税工作实践经验和长期财务报表分析经验。
如何看懂财务报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里面涉及到很多内容。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班门弄斧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从行业入手:
我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来纠正很多人的观点。如果你拿到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直接就开始算比率、趋势或者勾稽关系的话,说明你还是一个财务报表分析者的门外汉。一家公司不可能单独撑起一个行业,也不可能脱离上下游而单独存在。所以,分析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时,首先应该从这个企业所在的行业,或者企业某一板块的业务所在的行业入手。
行业分析是投行和事务所最经常干得事情。通过查阅新闻、相关政策以及从国泰安、万德等数据库搜到的数据,可以对一个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摸清一个行业是一件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的事情。你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摸清楚一个行业。你也可以用一个月或者一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去摸清楚一个行业。这就不再这个行业进行赘述了。
行业分析首先需要了解一个行业处于一个怎样的 生命周期阶段 ,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一个行业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如果处于一个夕阳行业的企业,收入增长率达到40%,那么问题就来了。营业收入可能出现问题或者企业可能出现舞弊、关联方交易等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行业分析才能了解到)其次,分析这个行业近些年 相关政策 。国家出台了哪些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政策,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然后,从 横向和纵向 去分析一个行业,分析它的上下游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对这个行业产生替代效应的行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潜在竞争者等等。
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分析这个行 业内不同企业的各种关键的比率 ,比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市场价格等等。
2、从不同的维度分析这家企业:
首先 分析一家企业的 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又分为 短期偿债能力 和 长期偿债能力 。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等等。
值得注意的一点时很多表外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比如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这就需要去看财务报表附注,所以不仅仅要看财务报表上的数据,高手往往会更加注重财务报表附注。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就狠多了: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长期资本负债率。
其次 分析一家企业的 营运能力 ,主要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等。
非常值得提醒的一点就是,单纯的算出这家企业的这些指标,一点用都没有。关键在于比较。如果这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行业内的其他企业都要高,那么就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了,这家企业信用赊销政策、销售收入的构成以及企业有没有虚增收入等等因素。所以,再次提醒把企业的指标在行业内部比较才会有意义。
然后 是 盈利能力 ,包括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等等。
再次 是一家企业的 成长性 ,比较著名的指标是托宾Q,但是这个指标一般在学术上用的比较多。实际操作上可以看一下这家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
最后,就是 肢解这几企业的三大报表 以及附注,详细观察企业的各个重要的科目,以及有没有什么对应的事项对其有影响。
近两年,一大批公司被爆财务造假,雷是一个接一个。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企业财报的解读,就算不求带来多少投资增益,但求不再踩雷。
与此同时,伴随着监管的加强,财报披露更加规范化,财报的可读价值也随之提升。
财报是了解企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份完整的财报,动不动就几十页,对财务指标有选择的查阅也是可以的。
至于题主说主要看哪些指标,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角度,侧重点自然会有些许不同。
我列举几个我认为相对重要的财务科目供参考。
......
查看报表之前,我们首先得看一下 “会计师意见”
凡是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对于这样的财报,你就得持保留意见 。要是嫌麻烦的话,可以直接排除这家公司。
......
财务三大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在这三大表中,我认为以下科目至少还是应该看一下
利润表:
1、毛利率: 毛利润的大小往往代表着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费用率: 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毛利润不错、但费用率过高,最终其实它也就赚不了几个钱了;
资产负债表:
1、货币资金 :这是观测企业的一个现金流情况,具体要结合行业来定基调。
2、应收账款 :如果有一家公司账面上压根就没有几个钱,却仍然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就很有可能存在一些猫腻
现金流量表:
经营/投资/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三项应当结合起来看,来对这个公司处于什么样的阶段、状态进行分析。
比如,假如一家企业, 经营、投资净额都是正向 ,但与此同时,筹资项净额也是正向,那你就应该思考:既然 这个企业通过经营赚着钱了,同时又没有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 ,那 为什么还是筹集资金呢 ?借钱是要利息的,难不成花利息借钱回来观赏?
财报的内容很广,如果说只能挑选少数几个科目去看的话,那我会选择以上几个。但 要更加全面的了解一家公司,更多的不仅仅是看某一个财务指标的表现,而是应该用多个财务指标进行相互验证 ,如果有逻辑不通之处,就说明这份财报可能存在一些隐性的猫腻。
财报是排除企业用的,所以首先看资产负债表。
有如下列异常的就直接放弃了:
1、应收账款占比太大的
赚的是“假钱”,账面利润很好看,但是付出的是商品或服务,收回来一堆白条,既说明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也可能说明企业经营激进风险很大,还有可能是企业向渠道压货故意造成虚假繁荣。凡以上种种,基本就排除了。想当年四川长虹就是被40多亿的应收账款一下击倒的。
2、大存大贷
账面上有很多钱,但是又向银行借了很多钱,不合常理。事出反常必有妖,一般直接排除掉。
3、数据异常
周转率、存货、在建工程等数据跟同行业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此时要谨慎,财务原则最重要的是匹配,凡是不匹配的,要问个为什么?假如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直接排除掉好了。
资产负债表优秀而坚实的企业,可以继续看下一步。
比如看利润率如何?一般来说利润率过于低下的企业不投,生意模式太苦,赚钱艰难。
比如主营业务增长如何?一个业务没有增长甚至下降的企业不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与能不断成长和创造价值的企业为伍。
比如需要不断更新设备的、折旧摊销极大的不投。我们要的是不竭的现金流,不是一堆机器设备。
净资产收益率过低的不投,比如我们可以要求roe常年维持在15以上。拉长时间看,你投资于一家企业的收益跟企业的长期净资产收益率持平。
主要观测指标就是以上这些吧,不过要强调一下的是,看财务数据不能呆板的只看财务,实际上各行各业都有其特点,呈现出来的财务特征也各不相同,要从企业经营特点出发,再对照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衡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财报各种数据都有,不同的人看财务报告的数据不同,以招商银行股票为例,
有季报,中报,年报
主要是前面几个作参考。
财务数据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它一些数据,大盘走势, 社会 新闻相关报道,大数据等。
由于不同的行业,其财务指标的核心要素不一样,所以,很难一概而论。
个人就针对一些普遍性的核心指标简单说明一下。
首先:营业收入。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净利润要重要。营收的增减,增速,体现的是该公司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占有情况。有了营收,才有利润的可能性。
其次:扣非净利润。为啥不是净利润呢,因为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常年拿政府补助或者其他一些非经常项目的损益来调节利润。扣非净利润更能体现该公司实际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
再者:经营现金流。该指标往往不被重视,实际上该指标能在很大程度上反应该公司业务经营的好坏情况,有没有真金白金的流入,很关键,很多公司营收增长,但是现金流恶化,很可能就是假账、坏账,这就是地雷。
最后: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毛利率水平体现的是该公司产品的护城河高度,毛利率越高,往往说明该公司产品的附加值越高;净利率水平则是该公司扣除各种成本后的实际利润率水平,有些公司毛利很高,但是净利率很低,这说明公司内部的运转成本太高了;净资产收益率,ROE,该指标被巴菲特极为推崇,也确实非常重要,ROE能连续超过20%持续五年以上的公司,在A股非常少。但是该指标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要考虑公司的负债率水平,一般来说,负债率高,就会提升该公司的ROE水平。所以要二者结合来看,能够在低负债率的情况下实现高ROE,才是真的牛!
各位大牛看财报主要看哪些?
我之前做集团总裁助理工作,每个月、每半年或每年都会给集团老总写数据分析报告,不光要分析财务数据、还要看运营数据。这些数据是过去发生的事项的结果表现,会从中暴露一些问题,也能找到一些规律,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一、先看指标完成情况。这包括半年和全年公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完成数据是公司各项管理、运营工作落实情况的结果体现。包括: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毛利、成本费用、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流等相关数据。主要通过各指标与去年同期对比、近3年数据变化、各项指标之间的数据对比关系等。有纵向数据对比,也有横向数据对比。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变化,找到问题所在。比如:利润未完成企业目标,较去年下降10%,存货较去年同期增加20%,库销比比去年增加了20%,意味着公司产品研发、销售及资金周转等方面以后就会有很大压力。
二、利润表
这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如果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那就说明企业持续保持赚钱的能力,是值得投资的。
三、现金流量表
这个其实比利润更重要。很多企业账面利润是正值,却没有现金,这样的企业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企业只要资金链一断裂,也就是说没钱了,那就没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无法投资做产品研发、无法保证渠道建设,那企业也就无法再生存。只要企业有钱,那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果一个企业利润值再好看,就是没钱很快就会倒下。
四、资产负债表
一个企业的资产存在状况、负债情况都会体现一个企业是否是良性经营。比如:如果企业存货量过大,占据资产量大,对企业资金运营造成很大影响。降低价格处理库存,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率。库存积压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企业银行存款中贷款数额大,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匹配,那这个企业也非常危险。
一个企业是否良性 健康 发展,主要就是看企业各项指标数据的变化,看它们的增长率,尤其是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率等。这都是基本的企业运营数据,保证企业能正常运转。而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等指标数据可以体现企业家的格局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
财报分析小知识
1.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比如管理什么的),不影响企业资源减少;
2.把未入账借款利息虚构为在建工程的影响:
a.当年利润的提高;b.导致平均产能成本,不应该有的上升。比如说一平方米的厂房,它的建造成本大幅度提高,未来的效益会因此恶化,未来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固定资产或者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
3.相当多的有实业或自己有自己的产品主导经营的企业,一般来说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不会太多。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用一些暂时用不到的闲散资金投入到短期证券当中去。
4.行业的差异导致资产结构的显著差异
5.房地产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太多,它不需要大量的生产线
6.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的项目占比大,一般就是以对外投资管理为主导的企业的特征
7.资产结构的快速增长,一般意味着企业处于一个快速扩张和发展的阶段
8.物理质量差,营运质量未必差,所以资产的物理质量不是我们主要关注的对象,而是要关注资产能用到哪些地方去
9.货币资金存量多少合适:满足企业日常周转的最低存量。从财务管理来说,货币资金规模应该满足正常的生产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现金存量
10.资产的期限结构应该跟来源的期限结构大概一致
11.财务费用负的,说明利息收入大于其他融资成本(利息支出。。。)
12.货币资金很多怎么还有借款呢?可能是由于其他货币资金太多了导致资金周转不了,需要借款支持。
13.以经营为主导的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一定不会太大
1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虽然算利润,但实际上并没有引起现金流入量的发生,实际上算是一种泡沫利润
15.一般的经验来说,其他应收款不宜超过资产总额的1%;
16.其他应收款如果有巨额的数量,这一定是向关联方提供的资金
17.母公司的其他应收款远大于合并报表的其他应收款,这个时候的管理模式就是,母公司作为一个融资平台,向其子公司提供资金
18.到底应该关注债权的什么:周转速度?回收状况?
债权的周转只是手段,目的是销售商品
不是债权周转速度越快越好,而是一定的债权周转速度推动一定的存货周转速度,并获得一定质量的盈利能力
19.有这样的情况,企业发现利润不高,然后放松信用政策,销售得快一些,营业额上去了,这样应收款项会加大,最后债权上去了,存货周转也算快,营业额也不错,利润就上去了,但现金流量质量(回款)不行了
20.所以我们要多多关注债权的回款状况。如何考察债权的回收状况?:
a.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一起考察,用年末-年初,在业务增长的情况下债权还减少了说明回款多(规模)
b.对比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我们更愿意看到应收票据的增长,假如增加的债权多,但几乎全是应收票据的话,基本上不用担心回款质量(结构)
21.债权在减少,预收款在增加,营业额在增加,把这3者放一起,可以看到企业回款能力相当强,赚钱!
22.应收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比大,则质量一般是高的
23.应收账款的质量分析:
a.账龄结构,一般认为,账龄越长,可回收性就越差——对债权账龄进行分析
b.行业,盈利能力差的行业还账能力就差
c.地区构成,关注地区经济环境与企业的财务状况
d.债务人的稳定与波动,稳定的债务人还可以,但说明了企业的业务没发展,波动才是发展——对债务人构成进行分析;
e.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对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构成进行分析
f.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准则限定了一个弹性的范围,企业在范围内选择一个,这个选择就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准则不约定,企业自己判断,这叫估计。
24.坏账准备政策分析:1.年度间比较(注意发生突变的情况);2.常识判断;3.企业间
25.一般来说,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不会太大;
26.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一般都是优质资产(意思就是回款没问题)
27.预付款项一般与采购相关联,但不一定是采购存货,可能采购固定资产,可能是无形资产。所以预付款项未必一定对应着存货的增加
28.预付款的生成一般有:
a.长期资源采购,为了长期资源或者工程类的预付款一般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扩张
b.一般性的存货采购:1.惯例;2.对方的竞争优势(比如一个产品很火,那就需要打预付款了,没人要的,赊销都没人要)3.本方的竞争劣势(本方参与度不高,财务状况下降,信用评级下降)4.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向关联方提供资金,走其他应收款,容易引起关注,但走预付款,关注就没这么多了)
29.其他应收款,跟正常经营活动交易没有什么关系的往来款项,比如给职工垫付的款项,出公差借的。不能指望其他应收款偿还流动负债,因为它不能转换为现金
30.其他应收款巨额部分,就是向关联方提供资金:1.子公司(内部关联方,子公司拿走的钱是可控的,所以该部分质量取决于子公司盈利状况);2.母公司和兄弟公司(外部关联方,合并报表超高部分,3种其他应收款中质量最差的,基本等于不良资产)
31.再议存货周转速度和债权周转速度:动态平衡并盈利。存货周转速度过快,可能是应收账款增长过快引起、推动的
32.流动资产自身结构合理性:债权规模,存货规模与周转结合考虑
33.流动资产整体周转效率与行业特征吻合性:
行业内的比较(需要特别关注各个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的差异问题)
34.流动比率没有考虑结构问题,由于结构和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同样规模的流动资产,由于结构不同,质量差异会很大
35.存货如果周转得好,是质量最高的流动资产
36.会计处理与比率失真:
a.会计处理容易出问题的地方:1.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2.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计提;3.存货的减值计提;如果企业过度计提的话,会恶化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有的企业用其他应付款夸大负债,隐藏当期利润或故意制造亏损
b.预收款项将极大地改善本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但是会恶化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37.借款优先用短期借款,因为产生的财务费用不高
38.货币资金还要看结构,看看其他货币资金多不多,其他货币资金是被限制用途的,就是不能自由支付的
39.年初年末的比较一定要做,这个比较看的是发展方向
40.假设短期借款增多,但货币资金规模不相当,或者货币资金规模相当但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产生的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保证金)占比多,则这是一个业务扩张的信号,因为靠以前的稳定经营的钱不够,所以需要贷款支撑。但如果货币资金规模相当且其他货币资金占比不多,则没有证据表面这是一个业务扩张的信号。
同样的,假设购买设备,固定资产增加,应付票据增加,也是由于业务规模引起的
41.房地产企业固定资产不需要太多,所以预收款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这3个资金来源主要指向存货(就是房子)
42.资本的含义:贷款和股东权益,不包含应付款项,预收款项。。。
43.当企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的时候,一般表现为低流动资产对较高流动负债的保证
44.有的公司会利用应付职工薪酬故意压低利润
45.应交税费年末相比年初大幅增长,一般代表业务发展的一种结果,代表企业的红火
46.即使产品质量没问题,也有很多预计负债,稳健过头了,这可能就不是业务问题了,而是会计调节问题了,想压低利润
47.会计考虑的是企业运行规律问题,而税考虑的是政策和法律的问题(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倾向性)
48.递延所得税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它只是一个平衡会计和税法口径的项目
49.会计利润高,应税利润低,递延税款出现在负债方(推迟纳税),反过来就在资产方(预交税款)
50.非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不多
51.实收资本增加,但现金流量表中的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没有,则这个实收资本的增加没有引起现金流入,这种情况可能是企业间资产重组,别的企业用其它公司的股权入资,这是一种非现金入资,一般投入到长期股权投资;也可能是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资本公积减少,实收资本增加(就是派发特别股票股息)。
52.资本公积增加或减少可能原因:
a.非分红性入资(分红性入资叫股本或者实收资本,非分红性入资只能放到资本公积),发行股票的溢价收入会放到资本公积里,资本公积在发行股票时代表了一种企业被追捧的程度
b.非利润性资产增值:1.当股价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为了稳定住股价,抵制一些恶意的收购,企业会从市面上买入自己的股票,减少流通的数量,股价高了的时候卖出去了,这些非利润性的资本利得就放在资本公积里;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增值,这被认为时资产质量的提升,并非是利润的提升;
所以说资本公积增多,或者股东预期高,或者资产质量的提高
53.股东权益:
a.股东入资——实收资本;
b.非利润性资产增值——资本公积;
c.利润性增值——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54.预案与议案:预案与议案对于董事会来说都是一样的,要审议,但是对于预案,董事会审议只是第一层审议,接下来要提交股东大会通过,议案不用
55.分红应该是按母公司利润来分红;
56.当股东权益中,前两项比较薄的时候,此时如果做现金股利分配,会进一步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股票股利分配为主,改善融资能力(资产负债率不好就不好融资)
57.关于长期负债及偿债能力怎么看:
a.资产负债率;
b.核心利润及其现金流入能力;
c.保障措施(找控股股东借)
58.长期贷款不能光看是否能保证利息偿还,还要看企业的长期持续盈利能力怎么样
59.预收款项过多导致负债率被夸大
60.有2个费用的项目在报表里不是费用:1.待摊费用(是资产,等待摊销);2.预提费用(在其它流动负债里,是负债,已经做费用处理了,但是还没有付钱)
61.预提费用导致的负债增加和预收款项导致的负债增加,这都不是真正的导致负债增加
62.预提费用较高,此时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很可能是在推迟确认利润,或者预先确认费用
63.杠杆比率,融资能力根本上是需要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来支持的,核心盈利能力不行,哪怕现在杠杆率不高,以后很可能都会变高的
64.股权结构主要指股权内部的股东持股构成状况,主要指普通股内部构成:1.控股性股东;2.重大影响性股东;3.非重大影响性股东
65.股权结构决定资本结构
66.站在企业的角度看战略:
全体股东的共同意志决定了企业的战略
经营体现战略,所以战略由经理人控制,那么谁决定经理人呢?背后的大股东
67.企业的资产结构跟盈利模式的关系:
经营资产(货币,债权,存货,固定,无形)——》核心利润——》经营净现金
投资资产(更多关注控制性投资)——》子公司核心利润——》子公司的经营净现金
68.当投资主导型时,必须要特别关注合并报表,看自己的报表没用了
69.投资资产绝不局限于投资本身的规模,还包括向子公司提供的资金
70.在建工程都要计提减值准备,再建它何用?当在建工程都要计提减值准备的时候,那么说明公司一开始就不想让它成功。
71.重大资产结构及方向的变化:
1.关注流动资产3大问题(体现了经营问题):
1.现金存量管理问题;
2.销售回款的安排问题;
3.购货付款的安排问题;
2.三大长期资产的问题(体现了战略问题):长期投资、固定、无形
所以,战略看长期资产,经营看流动资产
72.主要不良资产区域:
1.呆滞的存货;
2.闲置的固定资产;
3.包含潜亏因素的投资;
73.利用资产负债表预测前景:
1.从经营看前景
2.从投资看前景
3.从融资、重组、并购这些方面看前景(公司不行了,就得融资、重组和并购了)
74.关注股权结构对企业产生的方向性影响
75.其他综合收益,实际上就是非利润性的资产价值变化
76.子公司分红,就放到投资收益中
77.在正常发展的企业中,它的费用在年度间一定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对突然降低的企业费用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
78.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重要分析项)——关联方就是可以不依赖市场来制造业务的有关各方,短时间内造出业绩,但是是反市场的,不可持续。
79.毛利率包含的产品竞争力:无论什么情况下,毛利率降低都是竞争力下降的表现
80.费用率要考虑有效性,还必须要考虑背后的,费用的发生单位和受益单位之间的关系
81.出现了核心利润和投资受益的互补性变化,可能是主营业务出问题了
82.小项目有大贡献,说明核心业务有问题了
83.资产减值损失,如果是正常部分的话,代表了相应资产的管理质量,比如应收账款的资产减值损失,说明债权管理;存货减值损失,说明存货管理。异常部分的(异常高或异常低),可能就是利润操纵的部分了。
84.存货周转超过两次的话,核心利润*(1.2~1.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企业的利润质量就是很不错的了。
85.有利润没现金,一般表现为两项资产高:1.存货;2.应收账款
86.利润结果是资产,任何一项资产都可能是利润,所以主要关注利润对应的资产的质量,所以资产质量是利润质量的应有之一
87.层次越低的主体越是经营主导,中层次的并重,高层次的投资主导(在一个集团中的层次)
88.所有资产质量变化和利润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89.子公司的分红,母公司如何做会计分录:
1.未收到分红现金:
借记:应收股利
贷记:投资收益
2.收到分红现金:
借记:货币资金
贷记:投资收益
90.比率分析在什么时候是有用的?在分析非常典型的企业的时候有用。比如说一个企业结算方式单一,只有应收账款的债权;业务结构单一;
91.一般来说,投资活动的流出量(用来发展的),由筹资活动的流入量来支持,而不是经营活动的净流量,除非经营活动很不错
92.不涉及现金流量的三类活动:
经营活动:各种摊销性费用,应计性费用
投资活动:用非货币对外投资:债转股,股权互换
筹资活动:债务转股本,非货币入资;非货币还债
93.投资活动的流出量体现了一种战略的布局,安排
94.发动机是筹资流量
95.债务和债权互相抵消了,没有现金能力,但是业务还是有的,营业成本什么的还是有的
96.现金流量净额分析:
1.充分性:与核心利润比,充分;与用途比,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必须有相当强的补偿能力:a.折旧与无形摊销;b.利息支出;c.现金股利;d.扩大再生产(经营活动净额还有余的时候才用它再投资,所以应该优先考虑前面3项的用途)
补偿能力的高低,既取决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本身的能力,也取决于会计政策(可能会拉长折旧年限),筹资状况(利息支出的多少)和分配政策(可能会分少点股利)
97.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分析:
1.投资的战略
2.投资的效益
对内投资3个方向:1.无形资产;2.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原值;3.预付款项
对内(利润表)的效应
98.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分析(看筹资作为):
完全是被动的,取决于前两项活动具体情况的变化:
小于0:动用储存货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借款,增发股份;
大于0:适时还款;
99.现金流量表的关系是一种来龙去脉的关系:
从筹资开始看看筹资有没有必要,有必要的话,看借了哪些钱,支持了什么(很显然格力电器09年支持了现金存款增加的行为),投资活动流出量的战略意图是什么,投资形成的资产是什么,投资形成资产以后产生的效应又是什么,这效应是今年释放还是明年释放,未来释放。投资流入量多可能是压缩投资(今天卖一家子公司,明天卖一家子公司,迟早卖没)。经营活动流量,重点看净额的充分性(核心利润的1.2—1.5倍)
100.分析格力电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项,发现年末规模比年初少了1千多万,这可能是无形资产的摊销,而且也不代表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增多,因为还有没有入账的无形资产;
再看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格力电器当时的固定资产每年折旧大概在3亿左右,而年末的固定资产比年初的还多出一些,说明当年增加的固定资产比3亿还多;
固定资产的增加若是为了业务扩张,则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及核心利润都会有相应的增加,再看营业收入,期末比期初增长了,但是非常不明显。营业成本,期末比期初反而降低了,明显感觉固定资产增加的速度快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增加的速度。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1.新增的固定资产跟本期的业务无关,跟未来的业务也无关;2.跟本期业务无关,因为刚刚安装调试完毕,跟未来业务有关,现在的产能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释放;所以固定资产是形成了,但是利用率显然是不够的。
财报分析阶段性总结
业务中第一次真正开始用到财报分析的时候,是两年前在华通分析上市公司WJ物流的时候。那个时候,作为同业新手一枚,业务知识不熟悉,业务流程也不明白,就是领导让你去做一个财报的分析,我就按照领导要求写了一篇报告。
记得当时第一稿的时候,领导很不满意,并且手把手教我怎样做。说来简单,第一步,先看这家企业有没有发过债,如果发过债券的话,一般都会有债券跟踪报告,里边的一些材料都写的非常详尽,我需要做的工作,只是在这些材料中截取我所需要的,稍加润色,便是一篇质量过关的财务分析报告了。后来写的多了,自己也稍加总结,主要分析占比大的科目,变化大的科目,写明变化的幅度,以及简单写写变化的原因。
但是现在看起来,当时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时候,99%的重点都着墨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鲜少提及。另外一个,所有的科目都是被我割裂看来,我并没有看到里边的相关联系。
那是我财务分析修炼的第一阶段。
到了现在,我感觉我到了财务分析的第二阶段。
我学会了用各种指标来写分析报告。主要从偿债能力(分析公司的财务根基是否牢靠)、盈利能力(毛利率-体现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生产工艺的不一样、净利率-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经营效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回款周期)、成长性(时间序列下净资产、总资产、利润的增长情况,ROE的情况)
不过,让我收获最大的却是最近,来到这家FA公司后,投资总监上课时所传授的观点。
第一、不会特别关注财务指标,要学会从时间序列下,做一个总体的观察。就比如说资产负债表,资产是怎么样的走势,然后这个走势,是由负债导致的还是权益导致的?收入、净利润大幅增加,是企业的产品卖的更好了?产品价格更贵了?有新的产品?收并购了资产?
第二个,数据不止是一个单纯独立的数字而已了。比如应收应付与毛利率的关系(这也是企业老板最关心的两个科目),因为应收可以理解为销售产品的营业收入中待收回的部分,应付则可以理解为购买原材料(营业成本)而待支付的部分,都是在利润表中体现了但是没能实现的手指,因此可以与毛利率比较。具体的方式就是应收-应付/应收与毛利率比较,如果该数值大于毛利率,则可以理解为企业整体议价能力弱(该收的没收回来,该付的却全都付了),同时,也更加关注应收的账龄与坏账。还有每月销售收入与存货的关系,每个月能卖多少,平均存货又有多少,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多备货?因为限产、限电、储备原材料?
应付利息大于财务费用,而且这个企业还没啥负面新闻,一般都是关联方借款,因为如果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利息一般都要月付或者季付,不会给你拖欠利息的机会。
第三个,学会重点关注毛利率和ROE,毛利率,体现主营业绩的最佳指标。ROE,目前上证指数的参考指为10%,超过这个数值,便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好行业、好企业、好团队、好价格)。ROE与三个指标相关-净利率(要往高了算,毛利率要高)、总资产周转率(要快,回转周期要快)、资产负债率(与其倒数相关,要合理)。
另外还有一些参考数据,目前,股东投入的成本在20-25%之间、银行基准4.75,但是能出来的钱的成本大概在8-10%、民间资本(保理、租赁)的成本大概在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