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的五个原则
财报分析中的所需要坚持的原则指的就是各类的报表当中使用者在进行财务分析中所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或者或是规范。其中所需要遵循的五大原则大致上可以分为:目的明确原则,全面分析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动态分析原则。接下来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
1.目的明确原则
目的明确原则是指报表使用者在分析和计算之前,必须清楚地理解分析的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即使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分析的工作量大为减少,整个分析过程也仅是毫无用处的数字游戏而已。
财务分析的过程,可以说是“为有意义的问题寻找有意义的答案”的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并且是明确的。
2.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是指在分析时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和“结论先行”,不能搞数字游戏。
3.全面分析原则
全面分析原则是指分析者要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报表分析者要同时注意财务问题与非财务问题、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经济问题与技术问题,外部问题与内部问题等。
4.系统分析原则
系统分析原则是指分析者应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分析者要注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报酬与风险的关系、偿债能力与收益能力的关系等,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状况。分析时要有层次地展开,逐步深入,不能仅仅根据一个指标的高低就做出结论。
5.动态分析原则动态
动态分析原则是指分析者应当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两个企业的收益率相同,并不表明它们的收益能力一样,这就如同两个人在解剖学意义上可能没有太大区别,但他们在运动时表现出来的差别可能很大。动态分析原则要求对事物进行“活着的观察”,在运动中看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寻找过去和未来的联系。
财报就是经济业务的综合历史反映,人们的决策往往会关系着未来,而相对而言未来也并不会是简简单单的重复历史,它是历史的延续。财报分析者需要的是注重企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关系,股民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财报时一般会结合该公司前后两三年的报表去判断,如此以来才能更为有效全面,动态的分析其发展的脉络报表当中的数字数据虽然很是有用,但不可忽略其他重要的因素,其中附表中的文字阐述也应该被重视起来,这些信息都能够帮助投资者更为有效全面的理解财报当中极为重要的信息。
财务报表分析比较分析法都有什么
财管上一般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1、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有关指标的各期对基期的变化趋势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为追索和检查账目提供线索的一种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可用相对数也可用绝对数。
但要是不同企业比较,一般用相对数比较。
2、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财务报表的有关指标的比率计算,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了解企业发展前景的分析方法。
考试更常考一些,获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等。
3、因素分析法,这也是财管考试常考项目,
在下述各种分析法中,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可以确定财务报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差异。但是,如果要了解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原因对差异形成的影响程度,则需要进一步应用因素分析法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因素分析法,又称为连环替代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某个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据以说明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或差异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此法的出发点是,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具体步骤如下。
(1)将分析对象-某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项构成因素。
(2)确定各项因素的排列顺序。
(3)按确定的顺序对各项因素的基数进行计算。
(4)顺序以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计算替换后的结果,并将结果与前一次替换后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影响程度,直到替换完毕。
(5)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之和,与该项综合性指标的差异总额进行对比,检查是否相符。
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1)企业财务结构分析。
企业的财务结构,指企业全部的资金来源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者各占的比重及其比例关系,有时还包括各类资产的构成。财务报表分析首先要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分析,从总体上了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健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财务实力及其安全性、平衡性的高低,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和强弱等。如果企业的财务结构比较健全,则必然拥有雄厚的实力,能够承担经营或财务上的风险,并能够应付来自外界的冲击。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就是要通过各项比率之间的关系,了解其财务结构是否健全,衡量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财务结构。这种分析不仅对企业管理者加强经营控制,实现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具有辅助决策作用,而且对使用者搞好企业的其他有关信息预测分析,进行经营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财务结构分析是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现代企业财务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能力的基本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内部而言,通过测定企业偿债能力,有利于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从企业外部来看,债权人最关心的是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因为这是他们的投资能否如期收回的主要依据。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偿还所欠债权人债务的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两个方面。
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以现金偿还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体现在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对偿付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只有科学地揭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数量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才能正确地评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从而有效地发挥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作用。由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是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可以大致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采用的指标主要有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偿债能力分析还包括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由于企业对一笔长期债务总是负有两种责任:一种是偿还债务本金的责任;另一种是支付债务利息的责任。因此,分析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利润表反映的长期债务偿还能力;二是分析资产负债表反映的长期债务偿还能力。这两方面都应结合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结构一起分析,从而正确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投资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管理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一定时期"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的比较与分析;其二是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稳定获取较高利润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数量可观的利润和维持企业稳定、持续的经营和发展。投资者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回报,因而他们最为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债权人特别是长期债权人的利息收益和债权收回也最终取决于企业能否盈利,因此,他们也会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管理者为了衡量业绩,发现问题,履行经营责任,当然同样会非常关心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总之,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管理当局及各利害关系人最为关注的财务报表分析内容之一。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无论是资产结构的分析,还是偿债能力的分析等,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通过分析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以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在盈利能力的分析中,既可以对绝对数指标进行分析,又可以对相对数指标进行分析,但比较而言,相对指标的分析比绝对指标分析更有意义。通常,从企业营业收入、投资报酬、财务杠杆、每股盈余等方面入手,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4)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具体指企业各项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营运资金指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资金,它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这一观点为企业会计人员、一般信用调查人员、短期债权人及投资分析人员所主张,因为这些人员最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及其短期偿债能力,而且只有扣除流动负债后的流动资产净额才是企业可以真正自由运用的资金。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直接反映为企业营运资金及其各项目的变化,通过对企业营运资金的分析,报表使用者可以得到各自关注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营运资金分析考核营运资金运用效率,并以此作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短期债权人或信用调查人员可以通过营运资金分析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经营效果,以此作为其发放信用的依据;长期债权人或股东则可以通过营运资金分析,判断企业的付息和偿债能力等等。
(5)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应该如何去分析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比较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存在的差异或矛盾。
(一)以比较对象分类:
1.与本企业历史比,即不同时期(2-10年)指标相比,也称“趋势分析”。
2.与同类企业比,即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也称“横向比较”。
3.与计划预算比,即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指标比较,也称“预算差异分析”。
(二)以比较内容分类: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例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总量比较主要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润的逐年变化趋势,看其增长潜力。有时也用于同业对比,看企业相对规模和竞争地位的变化。
2.比较结构百分比: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例如,以收入为100%,看利润表各项目的比重。结构百分比报表用于发现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3.比较财务比率: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它们的内在联系。财务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是最重要的分析比较内容。财务比率的计算相对简单,而对它加以说明和解释却比较复杂和困难。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由于分析时,要逐次进行各因素的有序替代,因此又称为连环替代法。
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即确定需要分析的财务指标,比较其实际数额和标准数额(如上年实际数额),并计算两者的差额;2.确定该财务指标的驱动因素,即根据该财务指标的形成过程,建立财务指标与各驱动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3.确定驱动因素的替代顺序;4.按顺序计算各驱动因素脱离标准的差异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某企业20X1年3月生产产品所耗某种材料费用的实际数是6720元,而其计划数是5400元。实际比计划增加1320元。由于材料费用由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耗用量和材料单价三个因素的乘积构成。因此,可以把材料费用这一总指标分解为三个因素,然后逐个分析它们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现假设这三个因素的数值如下表所示:
计划指标:120*9*5=5400(元) (1)
第一次替代:140*9*5=6300(元) (2)
第二次替代:140*8*5=5600(元) (3)
第三次替代:140*8*6=6720(元)(实际数) (4)
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
产量增加的影响:6300-5400=900(元) (2)-(1)
材料节约的影响:5600-6300=-700(元) (3)-(2)
价格提高的影响:6720-5600=1120(元) (4)-(3)
全部因素的影响:900-700+1120=1320(元) (2)-(1)+(3)-(2)+(4)-(3)
微信ID:君望学堂
四张财务报表编制的先后顺序 是怎样的
四张财务报表编制的先后顺序是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