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投资人怎么样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是国企,很不错。
1、公司简介及公司组织架构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金茂”)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城市运营领域的平台企业,于2007年8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 HK.00817)。
中国金茂以“释放城市未来生命力”为己任,始终坚持高端定位和精品路线,在以品质领先为核心的“双轮两翼”战略基础上,聚焦“两驱动、两升级”的城市运营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运营商。
集团主席宁高宁自2016年1月加入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现任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化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亦出任远东宏信有限公司(股票代号:03360)董事会主席。
宁先生自1986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任职,历任企业开发部业务经理及副总经理、董事兼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等多个高级职位。
宁先生自200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及其若干附属公司董事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如下:

2、领先的城市运营商
现在很多地产公司搞产城项目,但相对住宅及商业综合体,产城给人的感觉有些Low,但你如果说你是城市运营商,立马高大上,金茂的城市运营商定位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存在,只需这一个项目,便可以证明其名副其实并且高大上的城市运营商。这就是金茂的长沙梅溪湖项目。
2010年的时候,该项目所在地还是一片葡萄园,本城居民对该区域的印象是“特别荒凉,不过可以买到新鲜葡萄。”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像样的建筑,如下图所示:

如今,这片区域已经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长沙梅溪湖,占地7.8平方公里、总建面近千万方。其已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城区”和“亚洲首个英国BREEAM最高级奖项——绿色建筑杰出奖”、“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等国家、国际级殊荣。
这样奇迹般的变化,让操盘梅溪湖的金茂,声名在外……
3、金茂府系:一个神奇的存在
2009年6月30日,一个值得被行业铭记的时刻,因为在历经了一小时、97轮竞价和22次举牌之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房企杀出重围,以40.6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广渠路15号地块,刷新了北京历史以来最高总价和单价两项纪录,成为当时新闻头版的“双料地王”。
事实是,在地块开拍之前,媒体报道将焦点更多的集中在了soho中国潘石屹的身上,而亲临督战的老潘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首战失手,以至于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潘石屹那句略带吐槽性质的“哪怕是神仙盖房,这个价格也贵”,一度成为行业对广渠地王争议的由来。
两年之后的2011年,广渠金茂府以其独有的绿金科技和高出周边价格整整80%的均价震撼发布,在适逢严控大限购的背景下依然连续两年稳居北京楼市销冠,才真正让业内重新认识了方兴地产(金茂前身)以及方兴地产开山立派的金茂府。

从此,质疑声被击碎,没有过多的解释也没有过多的回应,广渠金茂府的成功与逆天表现,足以说明一切。
广渠金茂府,作为金茂府系开山鼻祖,被誉之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神话,首次开盘当天售罄,开创了蝉联单盘两年“销冠”的辉煌。而同样位于北京的望京金茂府,也以45分钟售罄的神话再次延续了金茂奇迹。
时间到了2021年,金茂府神话仍在继续:
* 北京颐和金茂府的半年签约金额35.5 亿元;
* 北京东叁金茂府签约38.7 亿元;
* 深圳龙华金茂府上半年累计签约35.2亿元;
* 义乌福田金茂府签约销售44.0亿元。
金茂府系的传奇故事不断延伸,甚至延伸到了在金茂工作过的候选人身上。在上海就有那么一个候选人,简历看上去亮点真的不多,但就是有段在上海某个金茂府项目操盘经验,就被中海看上了,要知道中海这个职位之前面试了很多人没有看上,而就是这操盘过金茂府的项目总,成功应聘进到中海做了项目总。要说他被录用的唯一理由,你就是做过金茂府项目。
4、金茂喜欢用什么样的人
央企中,即使在2021年非常不利的市场环境下,金茂仍旧是持续招聘房企之一,说明一方面公司的业务受市场影响不像有些公司那么大,同时说明公司非常注重人才培养。
而其招聘的岗位则各个条线都会有,如工程项目、设计条线、营销条线。其中会有超高层工程的职位,虽然说金茂超高层数量没有绿地、世茂那么多,但仅仅一个上海金茂大厦就足以说明金茂在超高层领域的地位。

良好的教育背景是很多央企的偏好,就像中海很多哈工大、远洋很多清华,甚至招商蛇口这样待遇相对低些的央企对人才的学历要求都是非常高,金茂也不例外。
在校园招聘中,金茂的地产开发管培生,诸如人力、财务、客关、投资等岗位,基本要求985本、硕起步。营销管培生岗位,对广大毕业生来说比较友好,只要求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形象气质佳,热爱营销即可。
社会招聘中相对学历会放宽一些,但统招本科是底限了,而且也需要一本才行,那些二本三本除非背景非常好,否则机会不太多,事实实际招聘中,更多的还是希望人选是211、985的,至少好的学校会优先录用。
公司背景:金茂对公司背景的要求还好,不像有些房企只是对标某几家公司,这可能也跟金茂有不同业态有关系。
金茂偏爱央国企,尤其大型企业如万科、中海、绿地、华润、保利、招商、中信、中粮、远洋等企业,但对一些品质好的地产30强公司也是考虑的;由于金茂同时有些商业项目,因此对一些外资公司如:长江实业、和黄、新鸿基、瑞安、仁恒等也是考虑的。
金茂的产品品质决定了其不可能走快周转路线,因此对一些快周转公司的人才不太感冒,必须要好品质才行,一些快周转的公司如碧桂园、中梁等也就不合适了。
同时关注人选之前的操盘经验,关注品质项目的操盘经验,这样的人才会适合金茂的需求,我们同时也看到有些人的经历,公司不是特别有名,但做的项目是高端盘,在当地非常知名,这样的人才金茂也可能会考虑的。
人员的稳定性是很多国央企强调的,金茂也不例外,尽管很多民营企业也强调,但通常不如央国企强调,这可能也跟央国企的人才很多本来就来自央国企,因此通常稳定性要高于民营房企,而民营房企的老板想法变化比较多,所以人员稳定性往往差些,稳定性的具体要求,通常需要一般平均每家公司3年以上。
感觉央企对人才的形象要求普遍比较高,我们都知道华润对人才的形象就非常看中,金茂也是对综合素质比较高,需要形象好气质好,沟通表达能力强,这也为了代表金茂形象吧,毕竟那么好的产品在那。
需要说的是金茂对候选人年龄方面还是强调年轻化,很多职位的年龄红线在38岁,虽然金茂里面的老员工年龄偏大,但并不像有些公司一样,老员工年龄大就可以找些同样年龄大的新员工过来。
一方面的确年轻人干劲更足,能承受地产行业的压力及高强度工作,同时可能这也是为了人才的梯度培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金茂的高管都是内部培养提拔上去的。
可能是由于宁高宁之前是多年华润背景,因此有蛮多华润的高管加入,我就认识一位在华润工作多年的人,推荐了很多职位都不愿意去,结果去年去了金茂,是否是因为华润有熟人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华润去金茂那边的人还是很多,就有人说在某些区域华润和中建五局背景的人在金茂发展晋升的机会更多一些。
5、金茂的薪资如何
金茂的薪资在央企中还算可以,尤其是月发薪资和年总薪资的比例更接近市场,很多职位的薪资年终奖金是按照8个月来计算的,也就是月发部分跟年终奖部分是在6:4,比如年总薪资100万,月发能到5万。
而不像有些央企的薪资月发偏低,比如中海有些区域年总100万的话,月发可能只有3万,这样的薪资架构使得金茂在人才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近期就听到很多标杆公司的人,包括一些民营房企的地产人,提到看新机会目标公司,就有非常多的人提到金茂。

薪资方面的吸引力是一个方面,金茂对人才还真的非常重视,甚至比很多民营企业都要重视。
前些时间就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个金茂人事为了让一个人选能做决定尽快入职金茂,跟猎头一起连夜赶到另外一个城市请候选人吃饭并交流沟通,候选人人深受感动立马入职了。
这样的情况在房企招聘中,尤其金茂这样的央企中非常罕见,我们通常理解很多央企对人选的态度都是爱来不来,你不来排队想要来的人多着呢。
从这件小事上看出金茂对人才的态度,这应该也是金茂不管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都能顺利发展的原因之一,唯有保持对人才的重视,企业才能更更长久的发展。
金茂做事是认真的,有时可以说是非常认真,金茂是非常罕见的在一些高管招聘中有赔偿条款的公司,即如果你接受了金茂的offer后来又不去了,那你是需要赔偿金茂的。
这样的情况的确出乎很多人的理解,很多人都觉得接受了offer不去就不去了,但金茂不行。因此接金茂offer前需要提前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接。不过可能这也就是金茂之所以为金茂,保持一贯做事认真的态度,方能在市场上长久不衰,也方能让金茂发展传奇继续!
从“产业链”到“生态圈”碧桂园用科技构筑现代人居场景
3月25日,碧桂园发布2020年财报,在去年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经济 社会 、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趋严的背景下,公司依然取得理想经营绩效,财务稳健性进一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保持强劲,有息负债、融资成本双双下降,资本充裕,让碧桂园拥有从容应对市场波动的底气。
数据显示,公司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707亿元,同比增长3.3%,销售业绩再创新高,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期内实现总收入约4629亿元;毛利约1009亿元,净利润约541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350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园共实现权益合同销售回款额约人民币5193亿元,权益回款率高达91%,连续五年高于90%。有息负债总额下降至3265亿元,相较上年底下降了11.7%。公司账面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36亿元,资金保障充足。期末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56%,相比上年底下降了78个基点。
分析认为,在行业发展趋稳、监管强化、整体市场空间仍存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这要求房企既要紧跟大政方向、精耕细作,也要洞察市场机会、塑造企业发展新动能,进而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碧桂园管理层在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
紧跟新型城镇化步伐 精准布局踩准政策红利
自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多面承压。进入行业调整及成熟期,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房企更加注重规模、效益和风险的平衡。如何做到精准研判市场方向、谨慎合理布局,已成为房企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
从全年业绩看,房企呈现加速分化趋势。3月以来,招商局置地、中国金茂、融信中国、正商实业接连发布盈利预警,但主要头部房企表现稳健,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趋于稳定。2020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首破5707亿元,创下 历史 新高。中达证券认为,碧桂园合理布局把握城镇化红利,土储布局多数货值符合人口流动趋势,独特的经营策略支撑公司销售增长。
“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们的好机会。” 在今年3月最新的碧桂园集团管理会议上,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再次表达长期看好新型城镇化道路。他认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依旧热切,碧桂园将继续做城镇化征程的领跑者,一百年一百年地做下去,关键在于提升竞争力。
新型城镇化战略长期是 社会 关注的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同时明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克而瑞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仍是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制度红利。根据统计,“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有4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约5600万人将由农村迁移至城镇,期间有望带动不菲的增量购房需求,进而给房地产市场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
碧桂园银河城项目全景
紧随新型城镇化步伐,碧桂园土地储备兼具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前瞻性地深度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城市群,很好地契合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据业绩发布会披露,公司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获取和潜在权益可售资源合计2.25万亿元,完全可以支撑3.5年以上的销售需求。2020年公司新购土地511宗,权益地价人民币2092亿元,其中有75%的项目位于五大都市圈,优质的土地储备有力地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健发展,也为公司锁定更多后劲空间。
“当前中国城镇化的市场依然广阔,公司将继续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聚焦深耕。”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有信心未来三年每年录得10%以上的权益销售额增长,并保持各项经营指标同步增长。
新业务发展提速 协同并进势头足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有越来越多的房企在做强主业之余,纷纷把触角延伸到地产以外的多元领域以寻求新的增长点。2018年以来,碧桂园先后布局机器人、现代农业、新零售等新业态。管理层在3月25日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多元新业务板块均有显著进展,高 科技 产业协同并进的势头良好。
据透露,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博智林目前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进入商业化应用。截至2021年2月,博智林机器人已在超过15个项目中试点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达80万 。依托4000多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团队,博智林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2021年2月累计递交专利申请近3000项,已获授权近1000项。
“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希望在建筑领域里,用 科技 的手段和机器人设备变革行业,以后所有产品都是标准化、质量好、安全有保障。”杨国强表示,大量采用机器人和智能建造技术后,公司营运成本也会大大减少。
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外墙喷涂机器人在施工中
博智林积极 探索 建筑机器人和智能建造体系,相关产品和技术实现诸多“零”的突破,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表示,“在短短近三年时间里,碧桂园已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前列。”
餐饮机器人板块也在加速布局。目前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已进军全国多个省市,截至目前共有80家门店正式对外营业,并向广东、广西等十多个省市投放了单机设备超580台。煲仔饭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6个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咖啡机器人、汉堡机器人等5个项目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全资子公司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重点布局农业全产业链,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目前已形成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 科技 园、海外大农业、社区生鲜门店等五大核心业务版块。在市场端,碧桂园现代农业将结合碧优选零售渠道,减少农产品流动环节,真正做到 健康 食品“从田间到餐桌”,打造完整产业生态闭环。
2020年,碧桂园成立全资控股零售版块碧优选,采用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业务模式,通过社区生鲜店、生活超市、线上商城、商贸公司等立体业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特色生鲜食品、日用品和 健康 生活服务。在满足广大市民生活需求的同时,碧优选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据介绍,2021年碧优选将在粤、京、沪多地进行业务 探索 ,通过多种业态模式形成全渠道销售,进而布局其他重点城市,放眼全国市场。
独有全产业链覆盖优势 构筑现代人居生态圈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今年“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站在时代风口,碧桂园早已布局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独有“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在生产运营效率、产品质量标准、资源整合调配等方方面面打造独特的样本标杆,企业全产业链内循环格局显现。
由于垂直整合了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到园林、装修、营销、物业、酒店、学校、商业、医疗等各个环节,碧桂园凭借几乎覆盖房地产开发所有环节的“一条龙”开发模式,更容易实现相关环节工序的标准化操作,生产运营效率更高、质量也更加可控,同时也意味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调配、执行、整合资源,服务业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无论是在应对疫情危机的特殊时刻,还是在人们生活的日常,都大大提升了社区价值。
如果新业务 探索 进展顺利,机器人建房、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与碧优选等多元化业务与主业形成更有效联动,将形成碧桂园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注入持续长远发展的新动力。
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集团研发的汉堡机器人在工作中
此外,碧桂园还以产业投资的方式进入万亿级市场,围绕人居生活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智能制造、半导体、新基建等领域,先后投资贝壳找房、秦淮数据、快手 科技 、紫光展锐、蓝箭航天等一大批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头部企业,与母公司业务互为赋能,助力全产业链持续革新。截至2021年3月20日,碧桂园创投已投企业中,已有4家企业成功IPO。
美国管理学者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在其著作《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里提出,伟大的企业在于创造需求,而 科技 创新是创造需求的根基。依托 科技 的翅膀,从地产板块智能建造、现代农业智慧农场,到消费端的智慧餐饮、新零售等,碧桂园围绕人的需求场景发展多元业务形成完整闭环,为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人居生态圈描绘了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王健林又回来了
编者按:
如果不出意外,万达商业香港IPO的话题,将会在2021年萦绕在万达公司的上空挥之不去。
坊间曾有段子: “腾讯没有梦想,百度没有未来,万达没有上市。”
不管万达的高管们其如何低调面对,媒体、行业乃至万达粉丝们,都在乐此不疲地进行热议着。
刚刚过去的一周里,万达撤回登陆A股申请,七年后二次回归港股。这是一个漂亮的转身。
可以相互参照的是,碧桂园服务市值超过 2000亿 ,贝壳市场超过 4000亿 。
资本市场对轻资产公司的追捧,也让前两年不断被被看空的万达商业一扫往日阴霾。
媒体聚焦万达背后,不仅是千亿估值,也不简单是中国首富回归,这是万达商业15年来最好的高光时刻。
在中国未上市的超级独角兽中,伴随贝壳上市后,只剩下这颗星星最为光芒万丈。它的未来成长空间,越来越充满想象力。
有一位产品经理在日志中意味深长写道:
泡妞的关键,各有不同。
腾讯泡妞的关键在于妞,只盯着竞争对手,忽略了用户体验;
阿里泡妞的关键在于泡,擅长营业,注重体验和营销;
万达泡妞既重视竞争对手,也重视用户体验,结果泡妞泡成老公。
三家公司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完全不同的逻辑打法。不过,万达商业有点悲情。
2016年9月20日,万达商业港股退市,王健林保持了长时间的隐身。这位万达帝国的掌舵者,在思考什么,又有哪些动作,除了媒体的揣测,鲜有官方报道。
万达无小事。特别是在媒体聚光灯下,被放大的局部片段,引发了坊间追剧。想知道的疑问,可能只有两个:
对于王健林来说,这位久未露面的帝国教父,是否已经被挫折击垮?
万达的变化,是调整还是动荡?
是危机的产物,还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动作?
特别是2017年的惊天大甩卖,是要将自己的过去清零,还是迭代的需要?是壮士断腕?还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或者说,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几乎所有人都在揣测王健林的战略屋,究竟在下一盘怎么的大棋。
要稳如泰山,不仅要坚持自己帝国商业黄金水道,还在专注自己的弱点。
这也意味着,王健林要对万达商业已经建立起来的所有商业模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彻底改造。否则,万达商业就不可能稳如泰山。
编者按已经写得够长了,我们把舞台交给万房研究的主笔欧阳桂花。
壹
万达商业重返港股,再次回归聚光灯下,如何评价这家公司,成为全新挑战和课题。
一个官方公开披露的数据是:
截至2020年9月30日,万达商业合计运营的总建筑面积为5,407.3万m²。
其中持有的物业总建筑面积4,090.2万m²;
此外,公司输出管理的总建筑面积为1,317.1万m²,其中运营的轻资产项目229.2万m²,合作项目766.5万m²,输出管理的酒店321.4万m²。
这组数据可能过于抽象,它的附加标签是:
这是一家全球规模领先的商业管理企业,是全球第一大商业物业业主 (以持有及管理商业物业可出租面积排名)
根据这组数据,最简单粗暴的估值方法论:上市以后,万达商业能否达到千亿市值,估值逻辑参照碧桂园服务,以及贝壳。
其实,早在7年前,万达商业上市市场已经超过 2000亿 (每股发行价48港元,超额配发0.53亿股,配发价也同样是48港元/股,总股本约452,734.76 万股) 。
2016年9月20日,中国商业地产独角兽港股谢幕,要约收购价是每股H股现金52.8港元。
彼时,官方给到的书面答复有3点理由:
(1)香港市场的投资人对中国大陆拉动内需增长的综合性消费平台业务缺乏了解,对发行人在中国大陆的品牌价值认知度不高,导致发行人 H 股上市后整体价值被低估;
(2)H 股上市公司维护成本较高;
(3)H 股上市无法实现境内股上市流通,发行人决定从 H 股退市。
第三点是退市关键。万达商业的股权结构非常特殊,股东类别分为内资股股东、H股股东,前者持股85.59%,后者持股14.41%。
在沪港通刚刚起步年代,股权结构的特殊设置,并没有引起发行各方的特别重视。但是,这也为以后的退市后,回归A股,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在翻阅万达商业财报时,桂花发现了端倪。
刚过完春节,2018年万达商业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做出一个当时外界看来很不起眼的决定,将公司名称由 “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为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地产”这个词,伴随万达商业多年的小伙伴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管理集团”。
难道这就是万达商业的未来吗?如果是,今天的万达商业又估值几何?
贰
在2018年会上,王健林说,万达品牌非常管用。
年会上,有些高管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老王的话中之意,但在投资人看来,万达商业正在加快上岸速度。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如果把万达商业的GTV加起来,它可能相当于一个中国发达省份的经济体量,或是欧盟某个国家。
这对一家公司来说,是成功,是机会,同时也蕴藏着风险。
不同的理解背后,是观点的分歧: 如果按照惯性发展,万达商业这头不断边界扩张的庞然大物,将会已经习惯性进入贪吃蛇模式,最可怕的是,它自己并不知道。
反应到资产负债表上, 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城市中心没有上市,没有上市就很会消化不良 。
或者打趣说,万达商业泡妞泡成老公,这是它成长过程中不能承受的代价。
其实早在2016年,王健林就给万达商业下过定义: 万达要走轻资产的路子,轻资产分为两类,一种叫做投资类,一种叫做合作类。
轻资产是投资圈的宠儿,也是风口上的明星。轻资产的估值空间是很大,却也是难度极高的手艺活儿。
打个比方,万达商业原来是一把锤子,深度直击市场,却也震得自己手疼。现在它要变成一个钉子,牢牢嵌入市场。这就需要它的钉子帽是否够大,钉子尖是否锋利。
这也可能是万达商业轻资产的基本法,是管理自己资产负债表情绪曲线的需要。
据说这是一个公开场合的对话:
问:凭什么万达一分钱不投分30%租金?
答:牌子响。
问:光靠牌子响?
答:肯定不是。
问:那靠什么?
答:别人分70%,大于他自己干100%。万达广场轻资产标准模板、工程管理软件研发成功和推行,使得万达广场投资回报平均达到2位数,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质疑者明白了: 万达分30%租金,还有那么多企业上门合作,这里面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轻资产的背后,是整个商业供应链协同机制的革命性变化,涉及到企业的本源问题。王健林对万达商业这台精密仪器,亮出了手术刀。
2016-2017年两年间,王健林一口气甩出5个资产包,每个资产包装了5个万达广场,共计25个万达广场。
交易对手分别是中信信托、民生信托和珠江人寿,都是财大腰粗的机构投资者。
王健林只赚取服务的钱,机构投资者掏钱建设万达广场。
这是王健林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商业不动产行业的一大步。机构投资者愿意掏出天量资金,真金白银入场,接受王健林的轻资产模式。
这次极具符号式的天价交易,更是一个隐喻,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破冰之旅,自下而上,从民间 探索 上升到实操阶段。
此后2017-2018年间,王健林将13个文化 旅游 项目、76家酒店分别打包卖给融创和富力。这就是媒体披露的王健林惊天大甩卖。
鲜为人知的是,这期间王健林还卖了广州一家酒店管理公司。
对外是惊天大甩卖,对内则是惊天大剥离。2018年当年,万达商业就将14家公司转给万达地产;2019年又继续转让22家子公司,完成了境内房地产业务的剥离。
这在财务表现上,2018年,万达商业存货规模减少立竿见影,下降51.01%。
而在战场的另一端,2019年,万达新开业的43座万达广场中,29个是“轻资产”项目。2020年开业的45座万达广场中,32个是“轻资产”项目。
就在媒体不看好王健林的“卖模式”背后,万达商业的轻资产之路,轻舟已过万重山。
叁
商业管理是万亿大市场,万达商业管理规模远远没有到达天花板,只是刚刚开始。
从这个角度讲,万达商业也有不够完善的痛点,甚至很多。这也是万达商业持续挑战和刺激市场的看点。
这也一度让万达商业和京东、苏宁易购等线上线下伙伴关系,变得十分微妙。曾经有媒体善意提醒王健林, 刘强东不得不防 。
变化即对手,也是友军。京东就是一面镜子式存在,提醒王健林,要特别警惕成功大公司的路径依赖。
而在王健林的战略屋,公司内部的排列组合变更是常态。不同兵种不能各打各的,什么时候一起干,什么时候分开打,取决于战略目标需要。
截至2020年9月30日,原有的170家地产公司,已经清理掉164家。类似产业关联度不高的万达 汽车 、海洋生物、文化 旅游 等,也转入咨询服务公司。
而在合资公司丙晟 科技 控股权层面,虽然万达持股比例 51%,王健林并没有坚持控股权,公司只派出3名董事,不对经营控制。
这也是王健林的公司物种进化论: 要什么、想成为什么、做什么 。
万达商业的盈利是一种能力,但成为赚钱机器则是对它的最大误解。
它的本质是:商业效率摆在第一;也只有具备永动机的效率,才能保持永恒的赚钱能力。
衡量万达商业是否成功的标准,并不是上市后估值多高,而是能否通过运营提升中国商业的产业链的效率提升,让用户的体验更美好,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 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万达广场就是美好生活 。
引用《阿甘正传》电影里的经典台: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翻译成中文是:
一个人必须仰望多少次才能看到天空?
答案在空中飘。 万房研究
公司辞典:
金茂 碧桂园 远洋 贝壳 万达 万科 旭辉 融创 世茂 恒大
龙湖 金地 招商 保利 泰禾 金茂 合生 金科 阳光城 新城
融信 蓝光 时代地产 绿城 首开 绿地 中梁 中骏 奥园 平安不动产……
合生创展“大小姐”另类接班:囤地不够,炒股来凑
文 | AI 财经 社 李逗
编辑 | 董雨晴
过去20年里,房地产行业里诞生了一批“赌徒”,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个名单里,有自称为“不会算账”的孙宏斌,有“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碧桂园杨国强,也有走标准化复制路线的恒大许家印。还有不少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房企,由此一跃变成了黑马房企。但也有人因为不敢赌,抱得遗憾而归。比如曾经实现“销售额首破百亿,被王石称为地产界真正航空母舰”的房企掌舵者——合生创展创始人朱孟依。
朱孟依不相信高周转。翻开合生创展的财富地图,它的发展离不开“多囤地、慢周转”六个字。这个最早起源于港企的开发模式,被朱孟依运用得炉火纯青。2004年之前,合生创展就在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拿下了大量土地,土储面积达到超3000万平米。鼎盛之时,它曾和碧桂园、富力、恒大、雅居乐并称为“华南五虎”,2004年因为销售额首破百亿,还曾被王石恭维称:"万科不是地产航母,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
二十年之后,“地产界航空母舰”明显掉队了。合生创展长期停留在百亿销售额长达5年左右,销售排名也从前年的TOP3倒退到百强房企队尾。现如今,华南五虎之一的威名,已经被许多人淡忘了。但这个梦想,正在被朱桔榕重新点燃。
刚刚上任不到一年半的朱桔榕,是朱孟依的三女儿。作为典型的潮汕家族,朱氏家族摒弃传统,把企业传给了女儿。年轻的朱桔榕,是朱孟依的“掌上明珠”,更是合生创展的“大小姐”。伴随着她的上任,合生创展也开始给外界传达出重新出发的信号。
在地产行业的上半场失速后,朱桔榕正在试图让合生创展重回行业的风口浪尖。
上任没多久的朱桔榕,一改合生发展“拿地少,拿地慢”的面貌。近两年的合生创展,不仅在土拍市场加速拿地,更是大力押注"旧改"。
旧改,即“旧房改造计划”,在近几年尤其走俏。主要是更新改造小区水电气路及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
2020年5月9日,一场交易价高达百亿的土拍在北京交易所举行。前来围猎的房企众多,其中包括融创、中海、平安等拿地常胜将军。但在交易即将结束的关键时刻,这块儿“蛋糕”却被隐匿多年的合生创展以72亿元独自拿下,楼面价6.7万元/平方米。
重头戏发生在10天之后。5月19日,合生创展再次在北京楼市走红,它以42亿元竞得分钟寺L-39地块,溢价率42.08%,楼面价76168元/平方米,溢价率和楼面价均创下了北京年内新高。同时,合生创展还以65.4亿元竞得分钟寺L-41地块,楼面价同样超过了7万,至73912元/平方米。
3宗高楼面价,让许多人暗地里替合生创展捏了把汗。即使合生创展很快在两块地上分别引入世茂和金茂开发,但在北京楼市限价的当下,留给合生创展的利润空间不可谓不窄。
而事实上,对于合生创展而言,这场交易带来的利润空间,要比外界想象的大很多。分钟寺3宗地正式交易之前,合生创展早就已在此布局了近20年,三宗不限价地块的一级开发皆由珠江投资操作。早在2009年,分钟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就已经授权给了珠江投资旗下子公司——北京嘉富龙。
外界对珠江投资最大的印象是低调与审慎。珠江投资是朱孟依于1993年在广州成立的公司。与合生创展注册于香港并上市不同,珠江投资则是一家注册于内地但不上市的公司。在地产业务外,它还涉足一级开发、大基建等多个非地产领域业务。长达三十年的商业长河里,人们对该公司商业版图了解甚少,但它却是朱氏家族产业版图里不可或缺的一枚重要棋子。
珠江投资的存在,让合生创展在拿地上有了极大的运作空间。珠江投资《债券跟踪评级报告》显示,在合生创展拍下的4宗分钟寺土地上,北京嘉富龙所承担的土地开发建设补偿等一级成本高达113亿元。而根据挂牌公告里提到的补偿协议,北京嘉富龙方"有权收取有关部门返还的该宗地的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
也就意味着,在“合生珠江”系的双向运作下,分钟寺的高楼面价,也将作为珠江投资的一级开发成本价,重新进入合生系的口袋。楼面价越高,珠江投资拿到的钱也就越多。
这种模式分担了合生创展的高楼面价压力,同时,珠江投资的一级开发能力,也让合生系得以低廉的价格,斩获大量的一二线核心土地。
合生当前在国内的诸多项目,皆由珠江投资与合生创展共同开发,双方股权均分。而在“合生珠江”内部,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则互通有无。现如今,珠江投资的法人代表则是朱伟航,他是朱孟依次子。
随着旧改重启后,事情愈发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最近两年间,“合生珠江系”在惠州、天津等二线城市大肆拓展土地储备,积极发展商贸及工业地产,并介入土地一级市场。而在广州掀起旧改热潮的2019年,合生创展也频频出手,收获了海珠前进路项目、康乐村、鹭江村、番禺新基村等多个旧改项目。进入2021年,合生创展又以346.67亿元拿下广州最贵旧改项目。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旧改项目,也对合生创展的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旧改项目虽然利润空间相对更大,但每个项目周期也都需要3-5年,这种重投入,长周期的开发模式,对于资金链的考验很大。
广州,是合生创展的福地。
2000年之前,广州越秀区的地块被众多房企们炒得火热,朱孟依却以极低的价格囤下了天河区一大片农田,和番禺北部的大片尚未规划的土地。"朱老农"的称号,也自那个时候一炮打响。
以低价买入核心城市土地,囤积数十年后坐享土地红利,这是朱孟依热衷的商业模式。数十年间过去,“朱老农”拿下的一片片荒芜之地,大多变成了一二线城市的黄金靓地。
过去几年间,合生创展打造出诸多豪宅项目,林立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比如合生·霄云路8号、合生·珠江帝景、合生·东郊别墅、合生·帝景山庄、合生·国际城等。豪宅,成为合生创展的一个显著标签。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由囤地带来的溢价,让合生创展成为“闷声赚大钱”的房企代表。自2004年起,合生创展的毛利率便长期保持在30%以上。而长期囤地的模式,也让合生创展有了“隐形地主”的称号。
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合生创展的土地储备约3044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土储占比80%。而在过去数年,其土储规模一直保持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而在十年前2009年时,合生创展的土储量也一度达到3020万平方米。
然而,囤积的土地规模,也成为合生创展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合生创展旗下超长开发周期与销售周期的项目也越积越多,销售规模长期停滞不前。AI 财经 社梳理合生创展2020年财报发现,合生创展现存的81个房产项目中,有三分之一项目仍未完工,其中有近30个项目开发了超过十年仍未完工,最长开发的项目已超过22年。
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便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清理查处不及时开发建设、囤地炒地、违反法律法规闲置土地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即使如此,在开发商眼里,规避的手段依然很多。
上海分析师卢文曦表示,“囤地”很难被界定,按照相关规定,一年土地不停工要罚款,两年不动工要收回。但开发商是聪明的,不是不动,而是动得慢,以此规避问题。而解决这一现象也并不难,以上海为例,当地直接在土地出让合同里规定,企业在拿到土地之后,在一定时限内必须完成结构封顶竣工。
“导致这个现象的症结,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房企觉得在上涨通道中,不想快点卖出去,囤地就成为它快速获取利润的来源。二是2016年-2017年拿的地王,因为限价关系导致利润非常薄,现在拿出来卖有点吃力,企业只能通过时间换空间慢慢卖。”卢文曦说道。
近年来,尽管其土地储备排进前30名,但合生创展的销售额却排在70名左右。自200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以来,合生创展销售额一直停滞不前,2015 2018年的数据分别为99.87亿元、80.89亿元、92.28亿元和149.75亿元。
转变出现在2019年。这一年朱桔榕刚刚上任不久,合生创展的成绩单久违地靓丽了起来,销售额同比增长42%,至212亿。2020年合生创展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58.34亿元,同比增长53.7%。其中,物业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上升51%至344.56亿元。
虽然合生创展是以地产起家,但朱桔榕带给合生创展最大的变化,并不仅仅在于地产业务,更重要的在于合生翻了4倍的股价。
地产圈的投资大佬并不少,比如靠炒股出名的宝能姚振华、被称为 “最牛散户”的海伦堡创始人黄炽恒等,但若论投资成绩,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的朱桔榕,则是巾帼不让须眉。
朱桔榕上任没多久,合生创展便将股权投资列为主要业务板块。2020年6月30日,合生创展正式宣布将股权投资纳入主要业务活动之一。合生创展表示,股权投资方向主要为高新 科技 、医疗 科技 ,其中高 科技 投资是主要股权投资业务。
和许多地产二代一样,朱桔榕尤为偏爱高 科技 投资,为此不惜砸百亿资金狂买 科技 股。据统计,自2020年3月起,合生创展陆续购入上市公司股份,包括Sea股份、平安 健康 股份、平安保险股份、汇丰控股股份、中国移动股份及小米股份等,至2020年末合计斥资约64.2亿港元。
投资 科技 股,让朱桔榕获得了丰厚回报。2020年1月10日,朱桔榕获任合生创展董事会主席之际,合生创展的股票收盘价仅仅是7港元/股。自2020年以来,合生创展股价一路高升,市值从年初的178亿港元涨至年底的433亿港元,翻了两倍有余。进入2021年,合生创展的股价依旧不改上涨趋势,截至6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达35.45港元/股。
这也就意味着,自朱桔榕上任之后,合生创展的股价涨幅高达406%,成为地产板块中极为另类的“大牛股”。反映到公司经营层面,2020年,虽然销售规模没有闯进前十,但合生创展的净利润表现却率先挤入了净利润榜单TOP10。投资业务为合生创展贡献80.3亿港元收入;净利润贡献比例更是达到47.8%,甚至超过了地产板块。
年报显示,2020年,合生创展的投资板块收入高达81亿港元。这样的收入构成也造就了合生创展的高毛利,期内毛利约为218.32亿港元,较2019年增长约133.2%,毛利率为64%,较2019年50%水平提高14个百分点。对比房企普遍低于30%的毛利率,合生创展几乎是碾压式的存在。
但在投资收益大增的背面,合生创展的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却出现了较大的缺口。AI 财经 社查询年报显示,2020年,合生创展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57.15亿元,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转负,投资现金流净额则同样降至-41.92亿元。
虽然炒股浮盈撑起了合生创展收入的大幅增长,但对于合生创展而言,这无疑是极其不稳定的因素。随着朱孟依的隐退,朱桔榕正在逐步打下自己的时代烙印,无论是分钟寺豪掷180亿元拿地,还是挥金数十亿狂扫 科技 股,不难看出,合生创展此前的沉稳风格正在逐渐褪去。进入地产行业“深水区”,朱桔榕能否挽回合生创展失去的光辉?答案需要时间来给。
中化集团下属上市公司
中化集团旗下共有8家上市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控股9家A股上市公司。下面是关于在、中化集团的分析:
1. 中化集团旗下共有8家上市公司: 分别是A股公司包括中化国际、扬农化工、江山股份、英特集团;港股公司包括中国金茂、中化化肥、远东宏信;新三板公司金茂投资。
2.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控股9家A股上市公司: 安迪苏、沈阳化工、天科股份、ST河化、风神股份、沧州大化、沙隆达A、天华院、安通控股。
3.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这标志着“两化“正式开始合并。根据重组方案,将新设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新公司。新公司将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业务领域。此次联合重组将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促进中国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
4.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金茂”)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房地产开发旗舰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商用和住宅物业的开发、销售、租凭和管理,并致力于发展高科技、环保、节能并具有独特设计特色并位于黄金地段的高端商业项目。
拓展资料
1. 中国化工则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在世界500强列164位。该公司拥有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学品、石油加工、农用化学品、轮胎橡胶和化工装备六大业务板块,拥有七家专业公司、控股九家上市公司等。
2.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国际”)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是在化工品物流、橡胶、化工、石化、冶金、能源等领域从事物流、实业投资、贸易等经营项目的公司,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