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阳地产财报分析(弘阳地产 年报)

弘阳集团的现状

2022年9月,弘阳集团入选“2022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第32位。

弘阳集团1996年创立于江苏南京,主营业务涵盖商业运营、地产开发、物业服务等,致力于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好生活创造者。

集团旗下弘阳地产(01996.HK)和弘阳服务(01971.HK)在香港主板上市。

弘阳集团秉持商业与地产“双轮驱动”,物业服务协同发展的模式,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弘阳商业,中国知名商业地产运营商。依托丰富的商业运营管理经验和强大的品牌吸附能力,打造城市级名片,形成了”弘阳广场、弘阳家居”两大主力产品线,以及主题乐园、星级酒店等多种业态。

弘阳地产的房子好吗?值得购买吗?

弘阳地产现在发展的不错,属于国内大型综合性房地产开发商。我们家⌄关注弘阳地产很久了,我很喜欢弘阳的设计风格,所以打算遇到合适的就买了。对于周边环境还有配套设施,我相信这样注重细节的品牌一定会做的很好,总的来说弘阳地产的房子还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弘屋地产口碑怎样

好。弘屋地产口碑不错。

1、2020年,弘阳地产实现合约销售额865亿元,同比增长32.8%。克而瑞数据显示,弘阳地产操盘金额为467.2亿,在房企中排名第68位,操盘面积为326.1万平方米,在房企中排名第60位,属干中型房企,口碑高于同行30%。

2、弘屋是济南房产网旗下品牌,以新房二手房服务为主营业务,旨在以社区为根基,扎根社区,服务城市,资源共享,助力生长,为社区提供更专业的品质服务,为行业规范,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3、山东弘屋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于2021年05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刘召艳,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经纪;房地产评估;房地产咨询;物业管理;对外承包工程;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

“末代黑马”弘阳扩张之困

编辑 | 张晓玲

仅用三年时间,蒋达强就把弘阳地产从200亿做到800亿,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

蒋达强原本担任弘阳集团总裁,是高管团队中的“一号人物”,之前,与他搭班三年的另一总裁张良也已辞任。

春节前后, 弘阳两员大将接连出走, 在华东地产界引发的震动显而易见。

作为“三道红线”前最后的地产“黑马”,弘阳过去三年的急剧扩张, 是靠明星职业经理人驱动的。

2018年初,9位高管集体入职,让弘阳在华东地产圈一炮而红, 其后三年规模翻了 4 倍。

不同于以往的跳槽, 蒋达强与张良,没有再选择房地产公司, 蒋上任平安不动产总裁,专注资管及地产金融,张回归医疗行业。

“ 房地产仅剩最后一个周期,就是接下来的三到五年,弘阳要抓住周期窗口的最后机会。 ”三年前,蒋达强曾这样判断。现在看来,似乎一语成谶。

自2020年8月以来,“三道红线”、集中拍地等重大调控政策的出台,彻底宣告房企举债扩张时代终结,行业“黑马”难再,好日子一去不返。

1996年,曾焕沙创办了弘阳,但直到2017年,成立21年的弘阳,还只是一个出了南京就没人知道的小房企,项目聚集于南京浦口区长江大桥以北,人称“桥北王”。

作为闽商,三年多前,曾焕沙开始想要扩张生意版图,打入福建老乡们的虹桥圈子。

他的第一步,从“人”入手。

他们都在2012年—2017年在闽系房企旭辉担任要职,这期间, 旭辉的销售从 96 亿膨胀到1040 亿,是地产圈最成功的黑马房企之一 。创办旭辉的林氏三兄弟,成为华东举足轻重的地产大佬。

除了蒋达强和张良,新高管团队中的陈彬、邹高武也来自旭辉。其余的高管,则来自新城控股、泰禾等当时规模扩张较快房企。

曾焕沙目的非常明确: 复刻类似旭辉的路径,用极快的速度再造一家千亿上市房企。

新团队迅速为弘阳注入了人脉、资源、名气,为弘阳全国化扩张“找人、找钱、找地”提供了支撑。

张良对弘阳的组织架构“动手术”,蒋达强对弘阳进行了大战略、大机制、大运营、大信息四个方面的改革,确定了“做透大江苏、深耕长三角、布局都市圈”的战略布局。

仅用一年,弘阳的销售规模暴涨84%,克而瑞榜单上的名次上浮了30多名。2018年7月,曾焕沙就带着弘阳就在香港敲钟了。

但事实上,2018 年四季度行业已进入下行周期,“地产黑马”的窗口期比想象中关闭得更快。

到2019年第三季度,弘阳地产板块的业绩增长显露疲态,无法达到预期。弘阳重仓的长三角区域“金九银十”表现十分平淡,年底各房企间的价格战一触即发。

“老板的耐心到了最低点。” 当时弘阳一名内部人士透露。

2020年,疫情黑天鹅来袭,房企少卖了几个月的房子,随后“三道红线”融资监管新规出台,给高速扩张的房企沉重一击。

弘阳没能复制旭辉的传奇。2019 年,弘阳地产合约销售额增幅降至38% ,到2020 年增幅进一步降至33% 。

2020年底,三年约满后, 弘阳的千亿目标,没能实现。 张良、蒋达强都选择了与弘阳体面分手。

他们看清楚了形势,及时切换赛道,选择了更稳妥和长远的路。

蒋达强和张良走了,留下弘阳和曾焕沙,仍要 探索 前面的路。

规模仍然是绕不过去的坎。30多年来,从百亿到千亿,房地产行业的规模之争从未停止。

2020年,千亿房企已达43家,行业大鱼吃小鱼不断上演,千亿已成了是房企生存和竞争的基本门槛。

弘阳用3 年从200 亿跃升到了865 亿,距千亿已不远,但之后更长远的发展,缺乏支撑。

弘阳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依赖于和外界的合作开发,而非自身自然生长。 弘阳地产2017年-2020年的全口径销售额为257亿元、473亿元、652亿元、865亿元,但根据克而瑞,其4年来权益销售额仅为164亿元、288亿元、349亿元和407亿元,权益占比从64%一路下滑到47%。

这导致弘阳过去几年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扩张的。2018年,弘阳销售大涨84%,但归母净利润仅为14.12亿元,只增长了16%;2019年,弘阳销售破600亿,归母净利润却止步不前,仅为14.68亿元; 2020 年上半年更是出现倒退,归母净利润为6.77 亿元,同比降8.9% 。

弘阳的少数股东权益从2017年的1.6亿元上升到2020年中期的59.5亿元,占比近30%,2020年上半年少数股东损益达到3.99亿元,占据了净利润的31%。

错过了窗口期的弘阳,没能开展全国化扩张,其布局70%%以上集中于长三角;而 踩中了一道红线的弘阳,有息负债年增速不得超 10% ,加杠杆空间有限。

曾焕沙开始谋求转向。1月31日,弘阳召开了一场管理工作会议, 这匹“末代黑马”将减少规模诉求,以求稳为主,曾焕沙宣布“新三年战略”,核心只有两个字:利润。

三年多前,地产商们纷纷跑去碧桂园取经,学习高周转; “ 三道红线” 之后,龙湖、中海成了他们暗暗对标的对象。

跟三年前挖角旭辉、新城、泰禾不同, 现在曾焕沙身边的人,主要来自于龙湖、万达、 中海。

弘阳集团目前下设地产、商业、服务三个板块,地产由原龙湖集团副总裁、原鸿坤集团总裁袁春负责,商业集团总裁是万达商管前副总裁沈嘉颖,服务集团执行总裁则是从龙湖物业挖来的杨光。

此外,农行原上海分行副行长、华信国际前总经理王世雄,目前担任弘阳集团执行总裁、资本集团总裁。

曾焕沙启用了一批具有不同基因的职业经理人,寄希望于他们驱动弘阳走入下一阶段,即规模与利润的平衡阶段。

而在弘阳现有发展模式下,要同时达成规模扩张和利润率提升,是个悖论。

因为,“三道红线”、两集中供地等监管政策,对黑马型房企的发展模式打击最大,会引发融资、拍地、周转等环节一系列连锁反应,弘阳的扩张之路已经极大受限。

收到弘阳地产的offer,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弘阳地产也算是大牌房企了,尤其是放眼房地产行业,弘阳也算的上是大企业,⌄在这种公司里你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其经历对你以后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