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小金融机构由于网点少、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利率市场化对其影响更大。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适应性风险。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利率的敏感性和风险意识,缺乏抵御利率风险的经验,还未完全掌握一些用来规避利率风险的衍生工具,使得其经营很难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二是经营性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频繁波动会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和资金的运作风险。如对于以原利率取得的存款,可能由于以后利率大幅度下调,从而带来负债方面的风险;或者可蠢首能由于利率的迅速攀升而增大银行资金运用方面的风险。三是收益性风险。利率市场化可能加大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增大对各项收益性资产操作的难度,负债方利率的波动会相应地带来资产方利率的波动,金融机构的总收益取决于负债方与资产方之间的总差异。四是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金融机构间的自由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环境。金融机构进入完全市场化的自由竞争后,社会上的资金将运档衡流向信誉高、效益好、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而资信低、网点少、规模小的中小金融机构,必须以高利率为代价来筹集资金,筹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直接影响到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 面对利率市场化,当前中小金融机构主要面临四个问题。一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充足的资本是维持金融机构稳定的关键。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资本不实或不足,资本充足率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最低标准,其中农村信用社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是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问题。目前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远远高于国际上关于金融业不良贷款综合占比为15%的标准,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三是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不足和支付风险问题。如果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资产与负债的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资产变现能力差等问题,就会出现支付风险,危及金融安全基础。四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问题。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和董事或理事是保障其正常运作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多数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如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三会流于形式,理事或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没有明确的管旁做理职责或责任,形式上共同负责而实际上却无人负责。 为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中小金融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应对准备。一是补充资本金。按整顿规范要求督促中小金融机构增选新的符合条件的股东单位或社员,督促原股东或社员继续注资。如资本金还不充足时,建议国家给予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资金,以解决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问题,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转化不良资产,让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中轻装上阵。不良贷款的包袱仅靠中小金融机构本身难以盘活处置,必须有国家的大力扶持。三是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中小金融机构防范市场利率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有:董事会要对利率风险实行妥善监控;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四是建立内部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利率市场化对种小股民和一般的投资者,散户有什么影响?

分类: 商业/理财

问题描述:

我近来在看关于财经方面的报纸,说中国正在向利率市场化发展.我想知道它对小规模的投资者有什么影响?对整个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谢谢了?

解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这项判没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落实这项政策为中心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

利率市场化是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一直呼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教授指出,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 *** 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 *** 的宏观调控一样。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 (或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只能依靠间接手段,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或者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从而改变市场利率水平。

“中国利率市场化,目前其实已走到了最后一步。”易宪容这样指出。

易宪容说,如果按照市场化咐哪的程度,国内利率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被严格管制的利率;二类是正在市场化的利率,主要是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三类是已经基本市场化的利率。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最大的任务就是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特别是居民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能顺利实现吗?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看来,利率作用的传导若能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映,并迅速作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看,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由于目前未实现完全的银企企业化,利率完全市场化缺乏相应的基础;若强行推进利率市场化,则银行和企业因产权不明晰、用别人的财产去冒险而不顾利率水平高低,将导致恶劣后果。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张兴胜博士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也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如何来培养起国有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才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一句话,如果国有银行改革卓有成效,那么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就会进展较快;反之,将会面对诸多困难和障碍。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老百姓能享受到什么好处呢?

有专家指出,利率市场化后,不同的衡冲码银行同一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如此,实力强、信用度高、服务优及电子化程度高的银行存款利率可能略低一些,而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则可能用高利率吸引储户。普通市民既可以选择高利率银行以期获得高息,也可为保险起见选择利息不高但有实力、风险小的银行。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对个人的消费贷款利率也将实行市场化。不同的人,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利息也将不同,个人信用程度记录将在消费信贷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银行完全按照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及职业、学历等综合情况决定每个人的贷款利率,如没有不良信用记录、有固定职业的消费者不但可以轻易地从银行贷到款且利率可能很低,信用良好者将受到市场更多的青睐。

从国外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会下降,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可以预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它将对我国所有的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行业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对于主要以资金为运作对象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以及更多依赖金融服务的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和重大,需要密切关注。

银行业不同性质银行受冲击程度不同

中国的银行业一直是被作为经济改革的外部环境或工具来看待的。这一历史的定位,决定了银行业各项改革进展相对缓慢,其中以银行存贷利率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未有大的进展。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竞争无法也没有动力围绕利率这一价格因素展开,普遍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和措施,银行内部管理层次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也使其对利率变动不敏感。利率市场化将使围绕利率的价格竞争全面展开。商业银行之间必将为争夺优良客户在利率上打起价格战,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目前,国内银行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存贷款的利差,利率市场化以后,价格战将进一步缩小存贷款的利差,降低银行利用存贷款的利差赢利的空间。

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的冲击程度不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比重较大,因而也更多地依赖于存贷款的利差收入,利率管制是其维持垄断地位获得生存的最后屏障,它们在未来的价格战争中将疲于应付。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都有着较高的资产质量、资产综合收益率和较低的管理成本,船小好掉头,利率市场化对其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壮大的机会。价格竞争将迫使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寻找新的赢利模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迫使商业银行增加中间

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的过分依赖,而中间业务将有会很大的发展空间。

保险业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面临挑战

利率的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非常巨大。当利率下降时,作为保险公司重要收入来源的投资收入增长将放缓,但同时资产的相对价值会增长,因为保险资产大部分是有固定回报的有价证券。利率的变化对保险产品的定价也会产生

重要影响,当利率下降时,保险产品价格上升;利率上升时,保险产品价格下降。由于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已更多地向投资连结产品方面发展,保险业必须与其它金融机构(如银行和券商)竞争,利率的变化对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影

响会更大。

利率市场化将凸显保险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1996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八次调低利率,而保险公司都程度不同地售出过高预定利率的保单,由于缺乏相应的避险工具来规避这一风险,随着存款和国债的收益率的不断下降,保险公司整体资产的收益率也随之下滑,利率倒挂给各保险公司均造成较为严重的利差损,也给寿险业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利率市场化挑战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使保险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由此造成的收益率低下一定程度上使保险公司面临新的系统风险。利率市场化客观上要求资金运用的渠道要自由

化,让保险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进入资本市场消化和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将迫使保险业开发新的产品。利率市场化使得传统中以固定利率为基础的利率型险种日益萎缩,而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的非利率型保险产品会大行其道。这一新产品的开发使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偏好设计不同的风险及回报组合的产品,丰富了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同时也对传统的投资工具如存款、国债起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这同样需要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的开放。在西方发达国家,投资型险种是保险市场的主打产品,北美国家80%以上寿险产品具有分红功能,德国则高达85%。新产品的开发要求保险公司注重培养投资管理能力。

证券业风险与机遇并存

证券业利率水平是决定证券价格的关键因素,其波动必将引起证券市场价格水平的波动,而这必将影响以证券承销和交易为主的证券业的整体业绩。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水平可能会出现一个价值复归的过程,被抑制的利率复归上扬,这会从证券市场吸引走部分资金,从而导致证券市场“失血”和趋弱。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

利率市场化将会对个股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金融类股票的先期冲击比较大,对于密切依靠金融服务的一些行业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房地产以及汽车行业。今后,商业银行会根据企业不同资信状况和风险程度,制订不同利率水平,上市公司资金使用上的“马太效应”就会很明显,加剧上市公司的两极分化。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拓展券商和基金的融资渠道,克服资金不足问题。债市的扩大有利于券商增加债券承销机会。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促使金融机构开拓金融创新业务,通过衍生性金融工具达到避险目的等。目前这些衍生产品仍是市场的空缺,加大金融工具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无疑将给券商和基金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和汽车业影响通过银行表现

由于房地产业和汽车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相对其他行业,利率变化这种影响更大些,它对房地产和汽车金融服务企业也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反作用于房地产开发和汽车制造。我国目前这种金融服务企业还处于萌芽或者起步阶

段,因此利率市场化对它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银行表现出来的。

以房地产为例。房地产贷款尽管拥有抵押担保,但它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因为它面临着信用和利率这两大风险。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是由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存短贷长”的资本结构所决定的。只要利率发生波动,无论跌涨,商业银行都会遭受损失。如果利率上涨,商业银行会因为原来签订的低利息率合同而加大机会成本;而如果利率下降,借款人又有可能从当前资本市场中进行再融资而提前还款,从而使银行过去预期的高利息收入无法实现。提前还款已被美国、日本列成一种风险。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集抵押贷款的所有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于一身,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是危险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完全市场化之前,央行将主要运用行政手段降低这类风险。可能的措施包括实行差别利率,提高首付款比例,缩短贷款期限,区分贷款房的类别等。这些措施,针对某类开发商,意在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但影响波及整个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从长远看,利率完全放开后,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同质性,盈利模式的趋同性,以及产品的可模拟性较强,业内价格战难以避免,将对银行业绩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增加的情况.例如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3月,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及其之后,美国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银行倒闭数量的增加.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

在有的国家如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墨西哥等国,利率市场化却引发了异常的高利率,究其原因,与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与价格水平极不稳定是密不可分的.当宏观经济与价格水平极不稳定时,伴随着通胀率和名义利率的上升,事后方可实现的实际利率则变得难以确定,从而诱发银行产生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激发他们将利率定在更高,更具风险的水平上,异常高的名义利率也就难免,进而诱发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阿根廷在1977至1978年取消最高利率管制,年均实际利率由1982年的5.1%上升至1980年的31.2%,1981至1983年通胀率平均每年以250%的速度上升;1982年被迫停止市场开放措施,对存款利率进行了管制;1987年再度实施私有化和放松管制措施,而1990年的通胀率高达2314%(多布森,雅凯,2000).智利则是在对财政保持适度控制的基础上实施宏观经济稳定和自由化进程,1974年初取消了最高利率规定,并在次年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通胀率由1973年底的600%降至1976年的170%,再降至1981年10%以下,随后再度上升,比索实际存款月利率由1976年的8.6%上升至1982年22.4%.

利率市场化不会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而是会通过影响汇率、改变企业融资成本等方式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利率市场化对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有较大影响,由于金融企业竞争加剧,贷款利率肯定下降,全社会各行各业总体融资成本也相应下降,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利息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当然也包括进出口贸易。

但在中国,国家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视,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 *** 对市场的金融调控,基准利率的决定权永远操控在央行手中,因此,利率波动幅度早已被限制住了。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利润率偏低,市场接受不了高利率,央行只能采取低利率政策以维持经济增长。且目前中国银行业坏账高企,坏账率十倍于欧美同行(美国0.97%,中国〉10%),国有银行内部改革拖泥带水(靠剥离不良资产而不是靠内部管理改革等于剜肉补疮,真不知要糟蹋多少老百姓的存款,银行业才能引入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全面对民营资金开放),导致银行业的成本居高不下。也就是说,虽然贷款利率并不低,但利率下降空间极小。所以利率市场化后,虽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对经济发展包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大。

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最大因素永远是汇率。且人民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自由兑换,汇率由央行控制,所以也不会对汇率有太大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后,对进出口贸易总体影响不大。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从拓展多元化经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着手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金融产品奖不断丰富,新的风险也将不断出现,考虑国际银行业经验,从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影段汪响看,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受困于网点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低,议价能力弱等原因,在应对市场利率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必将远大于大型银行。如何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准备。 分析起来,中小商业银行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一是经营风险陡增。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握岩仔能通过提高贷款收益率来缓冲存款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代价的。二是产品定价的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灵活性,中小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等进行自主定价,但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经营目标、市场策略,还与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紧密相连,这对中小银行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此外,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会明显上升。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逐步增加。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在正视困难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 一是拓展多元化经营。在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双重条件下,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非传统的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中小银行急需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通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 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商业模式、营运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性,而相较大型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和资产规模上都不具有竞争力。但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审批速度更快,地缘和区域优势明显,相对而言对地方市场比较熟悉,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应充分借助于地方 *** 的大力支持,枣如发展地方项目。 三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产品定价包括资产定价、负债定价和内部报价,建立产品定价机制应以效益为依据。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方面价格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根据经营状况和成本情况,考虑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实行差别定价原则,这样既能提升竞争力,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时,要全面考察一个客户是否能为银行带来综合收益,这涉及银行的派生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银行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等多重因素。 四是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因素,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就是利率风险。中小银行应重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是构建风险内控机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积极推进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其次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创新,引进缺口管理,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为增强,要求商业银行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重新定价的机会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最后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摘要:银行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按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是时代和形势及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伴随着我国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和股份制银行的发展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日益加快 ,我国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的相互竞争 ,更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劲攻势。因此 ,掌握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动态 ,进行市场竞争的策略分析 ,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对于我国银行而言 ,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一、当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状况与趋势当今全球金融发展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 ,这是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市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兴起了金融业的巨大变革 ,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国际化的空前发展。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银行资本集中化。由于产业资本集中的内在要求和竞争加剧的外在压力 ,银行业掀起了一场持续的兼并浪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更强劲的并购行动 ,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级大银行 ,其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并以其庞大规模、强大实力令中小银行降服。银行业的竞争越加剧 ,合并进程也越加快。2、银行经营全能化。业务的拓展也是银行竞争手段之一。

保健品行业该如何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

是的,虽然投资保健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要有雄厚的公司背景,一支完善的研发队伍,要有自然地道的原料取材,精致,精心地全方位保障人类身体健康。要完全取得消费者的亲睐,一定得靠品质与信誉说话。

当初我们广州微笑公司的老总也是看中这一市场的前景,创办了“健康教练”这一保健品品牌,现在看来是明智的!下面的数据,是我在报上看到的,更有力地证实了它:

经过2003-2008年6年的调整期,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从2009年开始迈入有序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中国以13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被称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2009年我国保健品累计进出口额达2亿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出口额达8910万美元,同比增长2.2%;进口额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9%。

随着2009年国家基本医药目录的推出,通过 *** 采购的药品价格将大幅降低,药厂为进入医药招标也将会压低药价。虽然不至于无钱可赚,但毛利率走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一背景之下,保健品因为其稳定的利润率开始获得各大制药企业的青睐,可以预见今后保健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尽管10年前规模很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发展将呈现消费者群体多元化、保健品销售模式专营化、宣传模式推陈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费四大趋势。

利率市场化中小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

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从拓展多元化经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着手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金融产品将不断丰富,新的风险也将不断出现。考虑国际银行业经验,从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影响看,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受困于网点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低、议价能力弱等原因,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必将远大于大型银行。如何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准备。

分析起来,中小商业银行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一是经营风险陡增。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能通过提高贷款收益率来缓冲存款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代价的。二是产品定价的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灵活性,中小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等进行自主定价,但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经营目标、市场策略,还与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紧密相连,这对中小银行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此外,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会明显上升。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逐步增加。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在正视困难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

一是拓展多元化经营。在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双重条件下,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非传统的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中小银行急需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通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

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商业模式、营运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性,而相较大型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和资产规模上都不具有竞争力。但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审批速度更快,地缘和区域优势明显,相对而言对地方市场比较熟悉,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应充分借助于地方 *** 的大力支持,发展地方项目。

三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产品定价包括资产定价、负债定价和内部报价,建立产品定价机制应以效益为依据。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方面价格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根据经营状况和成本情况,考虑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实行差别定价原则,这样既能提升竞争力,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时,要全面考察一个客户是否能为银行带来综合收益,这涉及银行的派生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银行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等多重因素。

四是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因素,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就是利率风险。中小银行应重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是构建风险内控机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积极推进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其次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创新,引进缺口管理,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为增强,要求商业银行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重新定价的机会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最后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借鉴和加大金融创新的研究,运用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的分解和组合,从而从利率的变动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面对种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终端销售商应如何面对

2008~2009年度,全国总的玉米种子供需形势仍应是供过于求,预计全国要积压6~7亿公斤。就局部市场来说,目前经营单位(人)多、上市的品种也很多,且价格有高有低,有竞争力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终端经销商如何适应和面对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选择合适的单位和人进行合作 选择合适的单位和人进行合作非常重要,和信誉高、讲诚信的单位和成功人士合作,不仅做着省心,而且会越做越大,否则,生意会越做越小或者做不下去。选择上游合作伙伴应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考察论证: 1、单位信誉高,老板人品好,讲诚信、口碑好; 2、单位有经济实力,能够保证经营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 3、代理的品种合法,综合性状好且稳定; 4、老板个人有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单位前景看好; 5、有一定的政治背景或社会关系,能够协调与平衡各个方面的关系; 6、有车辆和队伍,能够及时配送货物; 7、守法经营,没有违法经营历史; 8、服务意识强,回应快。 二、选择合适的品种 1、品种合法:代理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审定的且是合法区域内的国审、省审或省引审品种。 2、在当地综合抗性好,稳产、高产的品种,农民喜欢,代理商满意,种子管理部门认可的品种; 3、选择密度弹性大,对密度不敏感的品种; 4、选择独家品牌,独家品种,且市场保持好,能挣钱的品种; 5、稀植、密植品种合理搭配,以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6、利量结合,选择畅销的挣钱少的品种拉人,选择合适的新品种挣钱; 7、目光要长远,不贪近期小利,选品种不要光考虑价格低,而首先要了解品种,品种保险最重要; 8、选择品种前要优先考虑选择合作伙伴; 三、诚信经营 1、要进真种子,进好种子,进手续齐全的种子; 2、为农民推荐合适的品种; 四、搞好服务 从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进行服务,改销售形态为服务形态,以满足农民的消费、技术需求,取得农民的信任。 五、搞好示范,抓住种田大户 农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搞好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及观摩对快速推广新品种十分有效,种田大户不仅需种量大、影响大,而且将来有可能是新时代的“大地主”,需种量会更大,所以要为种田大户搞好服务。 六、人缘要好,要有好的口碑 门店销售主要靠口碑,所以要善待每一个人,留下好的口碑 七、淡季有温度,旺季有热度 淡季走访、宣传、提前销售 八、不率先挑起恶性竞争,但要有备无患,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掌握好先礼后兵。 九、推广价格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新品种的推广要有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价格上坚持老品种、都有的品种降价拉人,独有品种,主推品种挣钱。 十、不断学习,沉着应对 除了进行上述的综合措施外,自己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沉着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本,以品种为根,以政策为尺,以价格为称,销售的每一粒种子不仅为农民朋友带去丰收的保障,也为自己播下无限的希望。《种业市场》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从拓展多元化经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着手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金融产品将不断丰富,新的风险也将不断出现。考虑国际银行业经验,从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影响看,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受困于网点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低、议价能力弱等原因,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必将远大于大型银行。如何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准备。分析起来,中小商业银行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一是经营风险陡增。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能通过提高贷款收益率来缓冲存款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代价的。二是产品定价的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灵活性,中小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等进行自主定价,但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经营目标、市场策略,还与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紧密相连,这对中小银行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此外,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会明显上升。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逐步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在正视困难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一是拓展多元化经营。在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双重条件下,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非传统的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中小银行急需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通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商业模式、营运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性,而相较大型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和资产规模上都不具有竞争力。但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审批速度更快,地缘和区域优势明显,相对而言对地方市场比较熟悉,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应充分借助于地方 *** 的大力支持,发展地方项目。三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产品定价包括资产定价、负债定价和内部报价,建立产品定价机制应以效益为依据。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方面价格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根据经营状况和成本情况,考虑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实行差别定价原则,这样既能提升竞争力,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时,要全面考察一个客户是否能为银行带来综合收益,这涉及银行的派生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银行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等多重因素。四是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因素,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就是利率风险。中小银行应重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是构建风险内控机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积极推进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其次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创新,引进缺口管理,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为增强,要求商业银行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重新定价的机会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最后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标签:中小商业银行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么开辟一片新领域新市场,要么就与激烈的竞争对手来一场殊死的搏斗。

利率市场化有哪些弊端?

利率市场化有什么好处和缺点?

随着债棱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陆续完成,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实现市场化浮动成为下一步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任务,也是影响面广泛的金融改革攻坚目标之一。

一方面,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具有内在驱动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加快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出了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中国现阶段也基本具备了继续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债券市场的品类体系逐渐完善,表明市场化定价的金融资产领域不断扩大。央行利率调节体系逐步完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从内在驱动因素及必备条件两方面来看,目前内外部环境逐渐成熟,中国在宏观和微观机制层面也已经基本具备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目前可以预见到的风险,一是商业银行短期内或不顾一切的提高存款利率,导致银行盈利出现较大下滑;二是由于利率成本提高了,银行把部分成本转嫁给贷款。但是只要商业银行受到较好的监管,同时宏观的政策依然比较稳健渣轿,就不会出大问题。

利率市场化短期来看,的确会对中小银行、小微企业融资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

你对利率市场化的看法如何,其利弊如何

利率市场化的原理来自管制导致金融抑制。

就是管的太多导致金融市场的扭曲。

总体来说,利率市场化是利大于弊,是长期利短期弊的表现。

利体现在:

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金融机构开始重视市场和客户。

市场化环境,金融机构为了获得市场,可以灵活利用利率定价,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可以用降成本,向实体引流来证明。

金融知早主体和金融产品会伴随利率从市场化而丰富。就是市场会有更多的金融主体参与和金融产品选择。

因此,最终会因为市场化而导致金融政策、货币政策走向科学、合理,助推经济发展。

弊端:

短期体现在,由于竞争原因,金融机利用高息揽储低息放贷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资源和市场向大银行倾斜,小金融机构市场萎缩,进而可能出现生存困难。

金融机构负债运营,资产质量进一步下滑。

等等。

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增强金融机构运营活力的手段,所以市场化会使得金融机构在技术改变的条件下,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虽然短期弊端有,但是长期利好的。

利率市场化有什么好处

对利率市场化概念理解的主流观点停留在供求关系的认识上,或者认为利率市场化指的是货币管理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地决定利率。这两种说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这些理论都是在供求分析的框架内进行的,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第一,供求分析的前提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两分法,而这种两分法在分析资本市场的利率决定时是不适合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身份是不确定的,存在着太多的投机意图。第二,资本市场上的产品(比如资金、金融资产、金融创新产品等),它们之间具有三位一体性和可逆转性,这与一般产品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利用分析一般产品的供求分析框架对利率决定问题进行分析,有很多弊端。正是居于以上的考虑,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利率决定理论如猛肆——利率的动态议价过程模型(罗巧根、马文彬,2003)来描述利率的市场化过程。我们用四个模型来描述我们的利率市场化过程:1.首先的模型是一个静态的,信息完全的纳什谈判模型。谈判双方在信息完全且对称的情况下,按利益最大化原则,一次性地开出自己的价格并达到统一。这个模型基本涵盖了主流利率决定理论的主要思想。所不同的是,主流利率决定理论分析到这里就不能再进行下去了,而我们则可以对模型做进一步的修正。2.第二个改进的模型加入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比如,我们假设资本提供者只知道贷款给资本使用者将获得的潜在收益服从一个概率分布,而资本使用者知道其确切值。但这样处理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即用概率分布来描述信息不完全是否妥当?又比如我们假设资本使用者是企业,企业获得贷款后进行投资生产,而我们又假设资本使用者知道确切的投资利润,这也是无法想像的。企业理论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企业家的最大作用就是克服投资利润的不确定性,如果利润是确定的,那就不是企业家行为,而是 *** 行为或寻租行为。这个模型更为符合现实经济的情况,也为 ***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管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这点下文将做详细的分析。3.第三个模型引入了时间的因素,加入了动态的分析,以此来克服前模型的不足,这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讨价还价模型。核心意思是认为谈判的双方具有完全的理性,意识到下一轮将达成协议而在该轮谈判中只索取下一轮判断结果的贴现值。这个模型用谈判的耐心程度等来刻划供求关系对利率的影响,但该模型的一个缺点是谈判结果与谈判的期限有关,我们通过无期限谈判的讨价还价模型克服了这一点。但我们无法克服另外一点:即谁先开价的问题。所以我们引入下一个模型专门探讨这个问题。4.第四个模型是一个软硬策略模型。它假设双方以某一概率选择对谁先开价采取软弱的态度还是强硬的态度。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只有一方采取软策略,而另一方采取硬策略才是纳什均衡,当然其他的结果也有可能出现,但不是纳什均衡。通过这四个博弈模型组成的理论模型,我们就可以探讨利率的市场化问题了。经过数学处理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一个微妙的矛盾,从而得出下面的启示:当市场主体可作的概率q=1时,则P=(1-q)N=0,因此,所有人都采取合作策略,所以在时段t,所有人都会做成生意,因此没有人可以在转向他人时找得到合作伙伴。下一时段没有合作伙伴,则每人的决策又变成另一时段决策,其最优q又不会为1。这一矛盾意味着,虽然在一个市场中人很多时,最优q可以非常接近1,但决不会完全等于1,这种微小的选择非合作策略的概率正是市场上有可能找得到下一个合作伙伴的条件,因而是市场能用潜在合作机会使人们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趋于1的条件。这也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悖论产生的根源。本文把供求关系的定价称为非人格化的定价方式,而博弈论的定价称为人格化......

利率管制的弊端有哪些,请结合我国国情阐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这种制度下,往往利率的浮动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例如需要资金的企业及个人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或由于利率政策的突然变化而破产。如当市场上的资金过多时,利率政策变货不及时,出现短期通胀等。这种弊端多而不计其数。我国以工业企业为主,产能过剩比比皆是,过多的消耗自然资源,技术竞争弱。当利率市场化后,以高端技术的企业和个人得到充足的资金,产能提高。落后的企业将大浪淘沙,一个一个死去。也将使整个社会产能倍增。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率(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并通过这种控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并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是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其影响如下:

(1)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我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 *** 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 *** 投资规模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2)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高利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是回报高风险大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银行希望看到的。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办法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应该多了解借款者的相关资信。

(3)银行和企业风险。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银行有了利率激 *** ,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这样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却增大,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如美国在1986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几年内,平均每年有约200家银行倒闭。银行的倒闭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对于一部分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率上扬将是对他们的严峻考验,也给银行出了难题:如果继续放款,它们可能连利息都不能支付;如果不继续给它们资金支持,它们可能破产,银行原来的贷款就不能收回,坏账增加。而且有的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它们的倒闭会给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冲击。

中国利率市场化达到什么程度?

日前有消息称,将于今年11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金融改革方面作出战略性决策,其中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那么,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利率市场化后应有怎样的货币政策取向?

利率市场化才起步

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方面采取的是“小步走”策略,先是去年央行连续两次进行了不对称降息,在存款利率方面,一年期存款利率可以在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向上浮动10%,其余期限的存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目前部分银行对两年及其以上的存款利率也可以在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向上浮动10%。

在贷款利率方面,去年在进行不对称降息时,央行规定其下限不低于基准利率的70%。而今年7月20日,央行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限制。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实现了部分市场化。“但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化,因为贷款利率的上限还受到监管部门的管制。存贷款利率有所松动,带来的效应是多方面的。

另外,还有两大效应:一是一些议价能力强的优质客户获得了减少财务成本的机会,从而直接增加了盈利空间;二是存款利率向上浮动后提高了家庭储蓄回报水平。目前不少银行上浮了中长期存款利率,一般在10%左右。

形成机制先市场化

由于利率管制主要表现为压低利率,央行可以通过直接制定各种利率水平,保证资金供给,保持旺盛的投资需求,这对于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作用显著,特别是在经济处低热潮期间更是如此。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不断显现出来。

从消费角度看,因为低利率使居民有了钱不愿意存银行,而偏向于更多的即期消费,这从表面上看起来,有利于 *** 消费,扩大内需,而事实上这样的消费不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消费,而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消费,对社会财富的增长并不一定有好处。

从投资角度看,潜在的贷款人会倾向于从事收益低的直接投资,而那些能以低利率得到银行资金的借款人会选择资本密集型项目,而不是将钱存入银行再由银行贷出,这也不利于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进而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的发挥。

目前银行间市场利率似乎已经市场化,而实际上它并没有市场化,一是因为这个利率的形成并不是在一个开发的环境下形成了,实际上只是商业银行,再加上少数机构的博弈而形成的,这样的利率并不一定真实反映了当时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二是因为透明度不高。

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必须具备两大特征:一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即以什么样的利率机制来决定利率水平;二是要以存款保险制度相配套。

政策取向也应改变

在谈到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后的货币政策取向问题时,左小蕾说,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按照计划经济那一套模式来运作的,即当年的货币供应量在上一年贷款总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幅度增加。

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后,在货币政策方面就不宜再以量化方式出现,而是通过利率来影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量。当然,我国的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既要参照国际市场的惯例,但更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来决定,建议由央行发布一个指导性的,同时又是动态性的利率水平,供商业银行参照。我们不能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市场化只是手段,而目的则是优化资源、资本的配置,使资金对实体经济产生更大的作用。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如何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现状如何?

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首要影响是银行的净息差水平收窄,从而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水平。 另外,对企业的影响是成本增加,物价上涨,抑制投资 对个人来讲有可能会减少消费等。

谈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认识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只控制基准利率,把其他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即由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自"二战"以后,大家都经理了一个从利率管制到市场化的怪个过程.但是利率市场化有优点也难免有它的缺点: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1. 利率市场化能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的利率水平可以指导人们的投资和消费,将资金引领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取得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利率市场化能够是利率真正成为信贷资金的价格,从而应到资金由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实现资金资源配置,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

2. 利率市场化是顺利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在要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需要一个中介目标,而市场化的利率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想选择。

3. 完善金融机构竞争机制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非国有企业和股份制银行兴起,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利率管制的弊端愈显突出。

二、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

1. 微观经济主体缺乏利益的约束机制。

2.金融机构对利率的调控、反应比灵敏。

3.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不健全。

4.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发展不完善。

利率市场化是势在毕行的,尽管我国利率市场化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总的来说,我国利率时常化改革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所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前景还是美好嘀~

利率开放的缺点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弊端

如下,供你参考:

1.利率市场化下将使银行传统的信贷利率差模式的盈利方式受到冲击

在利率市场化下,从大部分国际经验来看,其中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增加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其中以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3月,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这是对传统信贷盈利模式的带来的挑战之一。另外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传统模式的挑战之二就是在于可能恶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毕竟全国性银行对中小客户提供零售金融服务可能是成本高昂的,中国银行业缺乏多层次体系,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草根金融”的发育。

2.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骤然增加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更是面临增大的风险,不仅面临着传统的信用风险,而且利率风险也加大了,流动性管理更加困难。在实施利率市场化以前,在管制利率体制下,各商业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种情况下利率风险并不明显,商业银行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会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头寸的影响,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

3.利率市场化会使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增加

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表现得日益明显。一般而言,利率具选择功能。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越高,收益越高,因此,对于每一个借款利率,存在一个对应的收益和风险水平。如果商业银行提高利率,将会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的借款人,结果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高利率的结果是高风险项目驱逐低风险项目,产生逆向选择。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商业银行如果片面追求短期收益,过于强调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风险损失,结果是 *** 冒险者的贷款需求,同时挤出正常利率水平下的合格贷款需求者,必然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同时提高贷款人的道德风险(moral risk),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质量的整体水平下降,并进而提高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这就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进一步甄别信用风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4.利率市场化将改变存款者的行为

众所周知,在过去 10多年间,我国的居民存款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这看起来有些不太正常,似乎居民存款对利率变动并不敏感。有些学者在分析这种现象时指出,传统理论所以断言真实利率的下降将导致存款增速的相对下降,一是基于负的收入效应,二是基于负的替代效应。就前者而言,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负的收入效应还不至于出现;就后者来看,替代银行存款的固定收益证券品种极度缺乏,养老体系也还不健全,结果居民存款增长速度对利率反应并不敏感。因此,这种现象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诸如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系列制约居民储蓄行为的变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居民的储蓄行为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对利率变化越来越敏感。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的期限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短期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管理头寸的难度。这一挑战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很严峻的。当前的利率市场化、资金“脱媒”对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